第14章 艺考结束(1 / 2)

当周逸拿着两份签名回到“老妈的小屋”时,掀起的轰动足以震翻整个屋顶。

“哎呀,小伙子,我就知道老妈没白收留你!这份礼物是我开办‘老妈的小屋’以来,收到最有分量的礼物!

如假包换的大明星签名啊,上面还写着“祝‘老妈的小屋’生意兴隆——许冰卿”,改天我就找人将其裱起来,放在屋里最显眼的位置。”

老妈兴奋地像个小孩子手舞足蹈地说个不停。

至于潘柠则一个人捧着签名傻笑,她不再关心中传的文化笔试结果如何,因为“艺考不是终点,人生还要前行——许冰卿”的签名彻底点亮她的内心,激发了其接下来人生前进的动力。

至于安琬和两位京剧生则拿着周逸的手机,对着两张签名时的照片翻来覆去看个不停。

“唉,我跟大明星之间只间隔了一个手机的距离。为啥我就没遇到如此好事呢?”

从周逸口中得知了事情的原委,确实没有机会再拿到签名,小花旦杜鹃虽然表示理解,但却一时难以接受。

所以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对比之下没拿到签名的痛苦加倍。

“你当时就没有加她微信吗?多好的机会啊!”

知道周逸有机会和许冰卿演了对手戏,安琬不由扼腕叹息道。她今天上午刚完成了上戏音乐剧三试,终于又成功跨越了另一座高山。

“能拿到两个签名就心满意足了,哪能敢问她要微信啊?你是明星的话,会随随便便把联系方式给一面之缘的人吗?”

如果遇到白月光的话,周逸肯定敢问联系方式。但换成大明星的话,他确实连这样的念头都没敢想起。

“说得也对。明星高高在云端,哪能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可以触及的领域。到时我成了百老汇明星,保证对粉丝如春天般温暖周到。

要努力,要奋斗,向中戏进军!”

此时,安琬终于想起来自己的中戏表演复试就在明天。

当晚20:00,上戏表演公布了三试名单,有102人通关,周逸名字也在其中,被分配明天即16号下午13:00开始考试。

正好北电要求16号对复试进行现场确认,所以周逸行程并不轻松,上午北电复试现场确认,中午去军艺看复试结果,下午开始上戏表演专业最后一轮的考试。

到北电现场确认时,发现他们又换了一条横幅:“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简单一对比,中戏是“戏剧影视艺术家的摇篮”,而现在北电打出来“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难怪人们总结:“中戏出演员,北电出导演”,还真符合这两所学校的自我定位。

到军艺放榜处一看,消息有好有坏。好的是军艺表演进三试了,坏的是时间冲突,18日军艺三试跟北电完全撞车了。

还能怎么办?

只能遗憾放弃军艺了呗。

本来还有侥幸心理以为军艺可以安排在17日考试,但没想到最终还是未能成行,那就只能当报名费打水漂了。

接下来16日下午上戏三试,18日上下午北电复试,周逸都发挥出应有的水准,在一众考生之中表现出色。

时间来到19日,他终于可以轻松一些,因为今天都只是面试,上午中戏,下午北电。

多次进出中戏校园,周逸对其已经非常熟悉,感觉其就像是藏在网红景点南锣鼓巷之中的一方净土。

围墙外游人如织,摊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汇成一首繁华的市井交响曲。围墙内书香弥漫,学生的练功声朗朗入耳,编成一曲隽永的校园民谣风。

说起来,自己还没有到中戏的新校区一看呢,届时新生都得在那里度过3年,最后1年大四才能回到本部校区就读。

他打定主意,在离京之前要到新校区看一看。

由于本科兼大专一起考核,所以面试场景又像回到了初试,6间考场同时进行。每组5位考生,每个人面试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询问的问题也不一样。

周逸怀疑在面试前大家声台形表的考核分数已经出来,面试考官问的问题很有针对性。

像他就被问了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分别是什么?

若不是平时有知识积累,周逸还真回答不出来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四大喜剧分别是:《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

还被问了最喜欢的中国古诗词是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若是问周逸当前最有感觉的诗句是什么?那他一定会回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这是泰戈尔的诗句,隽永秀美,但若是置于中国诗词背景下,诗仙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真是无比迎合他自身朝气蓬勃的少年气。

最后就是聊家常般问到了为啥选择报考表演和文化课如何。

“觉得表演很好玩也很有意思,可以化身为他人体验不同的生活,给自己有限的生命拉长维度。普通人可能一辈子就是做自己,但表演可以让你在做自己同时还能饰演带入其他人的角色,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和酸甜苦辣各种滋味。

大家都活了一百岁,但演员的话在精神世界中可以活到一千岁。”

周逸当然不敢将学表演最直接的原因说出来,不过也可以说出自己目前的真实表演感悟。

“你这把生命拉长维度的比喻真不错,你这样的年纪能有此番认识,确实不一般。好了,接下来我们谈谈文化课。”

从言谈举止中就可以看出来,周逸明显比其他考生要略胜一筹,考官表扬后接着提问。

“发挥好的话985,一般的话211吧。”

周逸说的真是实话,按他的成绩上重点线不成问题,就看临场发挥了。至于中戏去年划定的230分合格线,那真是要求太低了。

“有信心是好事,但记得不能骄傲,如果倒在了最后一步的话,那万里长征可算是白走了。

好好努力,争取新学期中戏见。”

就这样,周逸终于结束了中戏的艺考之旅,他已经将自己全部实力尽情展现,只待4月18日的排名成绩公布了。

下午北电面试,大体和中戏差不多。

一进去自我介绍后,老师就先问大家是“普高”还是“艺术类”。

“普高”就是像周逸这样的普通高中生,一直以来都是学习文化课。而“艺术类”就是艺术特长生了,包括中专和高中特长生。

然后老师会对每个人问两个问题,“普高”生偏向专业,而“艺术类”则多问常识类。

像排在周逸之前的女生是舞蹈艺术生,她就被问了常识问题,中国四大发明是哪些?

“造纸、火药、印刷术……还有1个想不起来了。”

只对了3个,还差“指南针”没答出来。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是谁的作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