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麦田怪圈之谜(上)42(1 / 1)

到了2050年,虽然人类科技突飞猛进,但远距离太空探索仍然十分困难。尽管有越来越多的UFO目击事件发生,但外星人似乎不愿与人类直接接触。登陆火星的多次载人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还导致了许多宇航员的牺牲。中国利用基于量子纠缠的通信技术,解决了信号传输延迟问题后,成功地利用虚拟技术探索了火星,但这些技术需要先将探测器发射到目标星球上,因此仅局限于太阳系内。

面对中国赶超的局面,美国政府非常焦虑,督促NASA加快将宇航员送往火星的尝试,但这只是导致了更多宇航员的牺牲。为了缓解国内的舆论压力,NASA开始考虑通过复制外星人的技术来解决远距离空间旅行的问题。他们期望在美国军方的帮助下捕获一艘UFO,并进行逆向工程进行仿制,但这种方式显然不光彩,因此NASA和美国军方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

最近几年来,英国情报机构接收到了多起UFO事件,目击者称在威尔特郡麦田圈附近发现了不明飞行物。因此,美国军方决定和英国情报机构合作,在所有曾出现过麦田圈的地方安装了监视系统,同时在麦田下挖掘掩体部署了UFO狙击系统,希望能捕获一艘UFO并研究其制造技术。

2053年的一个清晨,英方情报机构的雷达上监测到一架UFO正在从麦田中起飞。美方立即开启高能激光武器对UFO进行攻击,但突然间,一道强大无比的力量从UFO中心传来,仿佛有一堵无形的墙挡住了激光束。接着,一道耀眼的白光从UFO上迸发而出,激光束被反弹回来,造成了激光武器上烧出了一个巨大的黑洞。指挥官和士兵们震惊地发现,他们的攻击并没有对UFO产生任何影响。

在2058年的一个黑夜,雷达监测到一艘巨大的UFO后,美方改用高功率电磁炮进行攻击。一道刺眼的闪电从电磁发射器中射出,汹涌澎湃地向UFO飞驰而去。可是当电磁波击中UFO时,它似乎被一个无形的力量推开了,电磁波被反弹回来,最终导致整个发射台和指挥中心都被摧毁,造成了两死一伤的惨剧。这次事件让美方深刻认识到,外星人UFO所具备的威力是极其可怕的。

2068年夏天的一个午后,一艘小型UFO再次降落在英国的麦田。美方这次使用了最新研制的高能粒子束武器进行攻击。白光从武器中喷涌而出,如同毁灭性的天堑,向UFO猛烈扑去,空气中顿时弥漫着刺目的光芒和可怕的爆炸声,令人心惊胆战。随后,一颗巨大的蓝色电球升起,如同烟花一般,在空中划出美丽的轨迹。但这美景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接着电球猛烈地爆炸开来,释放出无比强大的冲击波,夹杂着灼热的气浪和可怕的爆炸声,令人瞠目结舌。麦田在这股冲击波的袭击下变成了一片漆黑,仿佛刚被地狱之火扫过一般。这次攻击似乎摧毁了UFO的防御系统,并在UFO上留下了一个直径50厘米大小的窟窿。

在UFO被击落后,美方士兵迅速通过窟窿爬了进去。他们发现有三个外星人已经失去了生命,而剩下的一个全身被烧伤,手脚不停地抽搐着。这位外星人的两只眼睛很大,皮肤呈现一种淡紫色,而头部则覆盖了一层柔软的绿色鳞片。外星人四肢修长,手看上去非常灵巧,他穿着贴身的衣物,也许是一种保护装置,衣服散发着微光,让人感到异常神秘。

由于运输UFO和外星人需要大型运输机的支持,美国军方调用了最大的C-20Galaxy来完成这项任务。他们将UFO和外星人都转移到了内华达州南部林肯郡的51区。

NASA研究人员进入UFO内部后,惊奇地发现这艘飞船竟然没有任何螺丝、焊接或其他传统的物理连接方式。甚至连一点点缝隙和接口都找不到。这个事实让NASA研究人员感到非常困惑,他们开始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试图拆解UFO并了解其内部结构。但是所有的努力都被挫败了,因为UFO似乎采用的是一种与地球制造技术完全不同的构建方式。

在无法破译UFO内部结构的情况下,NASA研究人员决定将突破方向,转移到对外星人的审讯上。虽然他们请来了顶尖的语言学家,但仍然无法破译外星人的语言。最终,NASA找到了正在耶鲁大学访问的中国专家沈钰菲,并请她提供帮助。

沈钰菲是一位对研究外星文明充满兴趣的语言学家。她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如果一个外星种族生存在宇宙中的时间跨度极长、空间跨度极大,为了保持语言的稳定性,可能会使用类似于汉语的会意语言系统。基于这个假设,沈钰菲成功地设计出了一套破译外星语言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成功破译了一种未知的古代符号系统。此方法被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家认可,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可能对于理解外星生命体的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出于对外星智慧的好奇,同时也想检验自己的破译方法对外星语言是否可行,沈钰菲同意协助NASA建立与外星人的沟通。很快,军方动用专机将她接到了51区。沈钰菲先基于自己创建的破译方法,反复分析了外星人的审讯录像。通过比较不同语调、节奏和表情,她很快领悟了外星人的语言规则和表达方式,并成功地破译了外星人的语言。接着,美方带着沈钰菲来到51区的审讯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