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度过危机 186(1 / 1)

个月才开始的,听我说要卖煤渣,他们挺高兴,报价是20块钱一吨送到厂,一个月一结算,我私下问看门的,他们厂煤渣制砖技术是怎么来的,一个厂看门的嘴严不说,一个厂看门的拿了我一盒大前门后,说是从外国黑人那儿买来的技术,花了20多万的技术转让费,黑人还在他们厂住了一个星期。”

姬羽明白了,一定是古润这家伙脑子开了窍,搞到了煤渣制砖的全部工艺,把他老爹弄到中国来四处卖技术了。

赵国安着急又无奈道:“我一听胜子说新技术扩散了的事立时就急了,就打算彻查是哪个黑了心的吃里爬外呢,原来是外国黑鬼在闹妖,一套新工艺20万元,价格不算低,也算值,咱们这种规模的厂,一年就能赚回来。小姬,你说这么一来会不会对咱们厂造成不利的影响?”

“影响肯定会有的,棉纺总厂下面的五个分厂都不给云叔提供煤渣了。”

“什么?老云没煤渣了,那咱们砖厂的原料岂不是就要断了。”

“倒也没这么严重,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应对方案。”姬羽把下午安排的措施简单的说了说,安慰两位领导说:“煤渣原料的事厂里不用担心,我和云叔一定保证砖厂有足够的煤渣供应,只是高强砖以后不再是我们一家独有,没有了竞争优势,好在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大兴基础建设,红砖不愁销售,这件事对咱们厂的经营短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可这样一来,你和老云的损失就大了,咱们厂的装载机是我去河南买的,十多万一台,你们卖一年的煤渣估计也挣不来一台装载机,既然其它砖厂20块钱一吨煤渣,那我们厂的煤渣提到22块钱一吨,这个损失我们砖厂应该承担一部分,小灵,从这个月开始,就按这个价格跟云千里结算。”赵国平说道。

姬羽连忙劝阻:“赵厂长,不用加价收购煤渣,就按原来的价格就行,我们买了装载机,就提高了汽车的运输效率,成本不会提高多少的。”

俩人谦让了几个来回,最后达成了煤渣价格随行就市的一致意见。

第二天一早董秋生去了河南郑州,中午云千里找到姬羽报喜:已经找到了电厂的煤渣处理场,在北郊的芦苇荡里,怕是有几万吨,没人看管。

三天后,装载机拉回来了,比砖厂的装载机小了一号,花了8万6千块钱,赵胜会开装载机,当了几天教练,姬羽、云千里、董秋生和姬忠也就都会开了。

董秋生又给黄河大平头加了80公分高的围栏板,并对大架进行了槽钢加强,黄河车一次能装15吨煤渣,听发动机运转并没多费劲,只是百公里油耗增加了8升,相对多装的5吨煤渣,运输成本不但没增加,反而降低了一些。

北郊芦苇荡离桥西砖厂有20公里,距离不算近,不过有了装载机,连装车带卸车两个来小时能跑一个来回,一天紧打紧能跑5趟,拉回75吨煤渣,毛收入1500元,扣去人工工资和汽车、装载机油耗和维修保养费用,一天能看利润1300元,一年预计利润40万,云千里和董秋生又开心了。

虽然北郊有固定的煤渣来源,但制药厂的煤渣姬羽也没放弃,让云千里、姬忠每两天带着装载机去拉一次,毕竟路近好走,孟师傅又联系了师范大学和医学院的锅炉煤渣,煤渣来源越发稳定。

不过新的问题接踵而来,云千里的运输效率提高后,煤渣输入量远远超过了桥西砖厂的需求,即使有意做些储备,砖厂的资金也不允许滞压太多,姬羽就让云千里姬忠向其它砖厂卖煤渣,这时候大部分使用煤渣制砖的厂家,都有了煤渣供应商,姬羽就联系了附近还没上新工艺的砖厂,以10万元技术转让费,帮他们进行工艺转型,条件是要用他提供的煤渣,联系了三家砖厂,有两家由于种种原因还抱着老工艺不放手,但总算拿下邻县的一家砖厂,付了姬羽8万块钱,改进了生产工艺,并同意一每吨22元的价格每天接收30吨煤渣。这个砖厂离北郊芦荡有25公里,黄河车连装带卸往返一次需要4个小时,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为解决这个问题,姬羽请第二运输队的马队长帮他找了两个身体人品技术都比较好的退休老司机,以每个月100元的工资请他们开夜车运送煤渣,既给云千里、姬忠减轻了劳动强度,又进一步提高了黄河车和装载机的利用率,每天纯利能达到1700元,姬羽和云千里的存折数字在迅速增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