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烽烟起 26(1 / 2)

书生行走在青山绿水间。

因为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去住客栈,再加上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精力充沛,竟然是到了晚上也不觉的困。一琢磨,俞书意便想着干脆晚上也赶路好了。

书生没有多想自身的古怪,只觉得是近乡情怯,自己又心有愁绪才无法入眠,只想着回到了家里就好了。

就这么连夜赶路了三天三夜,俞书意竟硬是走了近千里路。

这天夜色,小镇被月色包围着。

书生站在小镇外,仔细看着大门上被风雨摧残的门匾,几乎已经认不清上面的字了。

小镇名叫松阳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地方。

俞文意犹豫片刻,便迈步进入小镇内。

其实在没有前去清风镇之前,俞文意曾在小镇上有个不错的营生,他曾是镇上唯一的一位教书先生。只是后来小镇上又重新开了一个学塾,比他所在的学塾装饰的更有书香气一些,而那座学塾的教书先生年纪更大一些,看起来肚子里的墨水也更多些。

小镇上的稚童本就不多,那座新学塾的价格又更实惠,于是稚童们纷纷都退了学。

没了生计的俞书意,想起家中日益衰老的父母,还有调皮捣蛋的弟弟妹妹们,便一咬牙,离开了家乡前去清风城谋生。可奈何,偌大一座清风城,竟没有书生的容身之所。

路过那座新学塾,书生蓦然加快了些脚步,学塾内灯火摇曳,隐约间似有身影还坐在讲坛前翻看书籍。

书生神色黯然,匆匆走过,很快便来到了一座老旧宅子面前。

俞书意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两个弟弟是对双胞胎,只有十一岁,妹妹更小些只有七岁。想起此番回来,自己两手空空,书生面色愈加纠结。

就这么磨蹭了近半个时辰,俞书意终于还是敲开了门,开门的是个睡眼蓬松的老妪。见到娘亲的苍老面孔,书生蓦然掉下了眼泪。

老妪看见是自己的大儿子回来后,连忙将其拉进屋内,喊来老伴。

饭桌前两个老人看着低头狼吞虎咽的吃着茶泡饭和酸菜的儿子,大概知道是怎么个情况了,便露出慈祥神色,轻轻安抚着。

俞书意一边呜咽一边轻轻点头。

好像不管外界如何冷漠,家中始终是个温暖的地方。

俞书意想,实在不行明天就找那老先生,求他收留自己当个教书先生,每月只要二钱银子就好了。

李楚然最近有些心烦气乱,家里的客卿供奉们最近不知怎么的,一个个都离开了府上,甚至有的还离开了金凤城。前不久李楚然曾壮着胆子寻问了父亲两句,没想不仅没有得到答案,还被骂了个狗血淋头。一向心大的李楚然,偏偏被两个“废物“戳中了心眼,这些天时常借酒消愁。

张青夫妇的小酒楼,前不久取了个名字,叫做明心楼,酒楼挂上匾额那天,李楚然还专门叫了几个狐朋狗友前去捧场。

这天,李楚然和往常一样,一大早便赶去酒楼准备喝个早酒,站在酒楼外没有看见那沽酒妇人,李楚然内心有些失望。但依旧走了进去。店内只有独目少年在看着门店,李楚然想了想便与那独目少年要了一壶八年酒酿。

酒水倒入碗中发出“汩汩”的声音,李楚然觉得十分悦耳。端起酒碗正准备猛喝一大口,却听到了街道上有人在喊,“封城啦封城啦”。

李楚然猛然一惊,连忙端着酒碗出了门,便看见一队队身披青色铠甲的官兵正从其面前穿过,往那城外跑去。

抬眼望去,只能看见人影,李楚然便收回了目光,心情沉重起来,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这金凤城的李楚然,还是第一次听见封城,又联想到家中客卿这些时日频繁外出,李楚然暗想莫不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便放下酒碗,朝城外跑去。

金凤城不愧是大虞王朝十三主城之一,面积之大,寻常人走个一天一夜也未必能走到尽头。好在李楚然离城门不远,路上又搭了一辆马车,很快便来到了城门。

城门果然被封锁住了。

趁着官兵正在驱散老百姓,李楚然悄悄走上旁边台阶。上了城头,李楚然眯眼望去,刹那间便面色惊恐起来。

那城外密密麻麻聚集了一大批妖兽,一眼望去竟看不到头。李楚然一屁股摔到了地上,面色苍白,正要忍不住大叫时。一个粗壮的大手,一把抓住了他的衣领,将李楚然提了起来。

大手的主人面貌与李楚然竟有些相似。

李楚然颤抖的问道,“大,大哥,这是怎么回事?”

那人却没有回答,只是说了句,“给我滚回家老实呆着“,随后一甩大手,便将李楚然丢回城下。

李楚然好歹也是习武之人,虽然至今没有跻身真气境,算不得修道士,但身手也比寻常人矫健不少,被丢下楼,虽然吃疼不已,但很快便爬起身子,正要继续爬楼到城墙上,却被一个苍老的身影叫停。

听着熟悉的声音,李楚然扭头看去,果然是严老。

严老是李府的二等客卿,早已是真气境巅峰。此时身穿黑衣,背后负剑。

严老笑道。

“李四公子就不必逞强了,此番妖兽聚集城外,不是为了攻城,李四公子只需要老老实实呆在城内就可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