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背景 17(2 / 2)

小心思,小算计,马兴波有,却没什么官场的弯弯绕。

马兴波见大家都在沉默,还以为大家都在担心摊派的任务,怎么完成!

不由叹气道:“

免费开一个县学,就要去卖脸皮,化三千两的斋。

咱们县太爷,这折腾的性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哎,你们知不知道,昨个?

县太爷在衙前,是不是说:咱们做的这两件事,还只是开头?

今天我还听说,大老爷让人,

要把昨天写的那两句,刻做楹联,要挂起来。

哎,这么看啊,摊派很可能就会成为惯例,

这以后,这类事恐怕少不了。

一有事啊,就得摊派。”

马兴波自顾自地说着。

却全然不知道,其余人的小眼睛都亮了起来。

对啊,这两件事情,虽然做好了,能达天听。

可必竟吴县能做,其他县自然也可效仿。

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也就是说,大老爷,要做的事情,绝不止这两件。

必然还有更多的筹划。

这要是跟着了,绝对有肉吃啊。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不紧密配合,也绝对不能掉链子啊。

这种时候,要是掉链子,那就是挡了大老爷的路。

挡大人物大背景的路。

挡路的人,是不得好死的。

想到这里,大家不由都是一惊。

范县丞第一个想通了,直接就开口道:“

时候不早了,大老爷说了,

今天就要估个大概的金额出来。

明天就要把初步的章程写出来。

时间紧,任务重,

我看,咱们也别闲着了,

把自己的得力手下,都召集过来吧。

咱们就在这二堂上,来个集思广议,

就把这两件事,当成接下来的天字号,

第一等的大事来办。

诸位意下如何?”

“正当如此!”

若说,之前,大家心里还多少有些抵触的话。

现在,大家是真要全力以赴了。

洪主簿看马教谕还在为三千两的化缘债头痛,便笑道:“

马教谕宽心,三千两而已。

洪某不也承了一万两吗?

也没担心啊。”

马教谕苦笑道:“

洪大人取笑了,你这人面广,又经常和那些富户交通,

一万两虽难,却也有办法可想。

我这一个小小的教谕,比清水铺还清,

平时更没个交际处,如何化来这三千两?”

王喜这小子有点儿阴,他也想明白了其中关节。

心道:大老爷直接就应了七万两,而且应承的那么痛快,

显然是根本没把七万两银子,放在眼中。

若不是怕大家不用心,

十万两,恐怕大老爷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搞定,

根本不需要搞什么摊派。

照这么想的话:如果马教谕去县太爷那边诉苦求情,

县太爷恐怕也不会为难。

若真是如此,那岂不是更坐实了我的猜想?

不如,就让马教谕去求情,看看大老爷的反应。

我也正好观察个中情形,以便求证?

想到这里王喜再不迟疑,开口对马教谕说道:“

要化这三千两,太容易不过,

老马,小弟给你出个主意如何?”

马教谕素知这王喜诡计多,忙问道:“那就要讨教了,真有用,我请你吃酒。”

“好说好说!”王喜走到马教谕近前,如此这般,与马教谕耳语一番。

马教谕听完,有些犯难道:“这合适吗?”

王喜道:“有什么不合适的?

同样都是难,

你觉得哪个更难?

与其拉下脸来和许多人去讨情,

不如就逮一个人面前丢脸。

再说了,大老爷面前丢个脸,算个什么事?

总比你去求那些下民,再碰的灰头土脸要好吧。”

马教谕寻思了一回,才下定决心。直接就往后头走去。

堂中几人,早注意到两人交头接耳了。

见马教谕往后走去,再接着前头的事情往上一想,便大约猜出了,王喜给马教谕出了什么主意。

如此也好,正好再确认一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