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办大事 15(1 / 2)

训话已毕,一众属官依例行事。

方一凡把县丞范思忠、主簿洪守成、典史陈平、教谕马兴波、文书王喜,留下议事。

这几个人,就算是县衙中的头面人物。

方一凡昨日夸下了海口,怎么着,也要把事情给布置下去。

不然他一个人再强,又哪能成事?

眼前的这几个人,就是他主政吴县的第一步。

是不是站在自己这一边,还是他们自己有什么小心思?

方一凡不想等,他今天就要见分晓。

众人重新落坐,门子便倒来了茶水。

方一凡缓缓喝了一口,轻咳一声,开始给今天的会议定调子。

“诸位。现在,咱们算是关起门来,打商量。

刚才,本县也说了,

先前县里怎么做事,你们先依着旧例来。

本县只有一点,但凡是让百姓有怨言的事情,不要干。

有谁要干,在本县这里,第一个就过不去。

这是总原则。

谁要是拿老百姓开玩笑,

那就是在跟本县放对,

就是在拿你们自己的职位,

甚至是拿你们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这一点,诸位一定要切记切记。

别看本县年纪轻。

本县眼里,可容不得半点沙子。

昨日之事,诸位也有耳闻。

现在,

一个是开孤老院;一个是免费县学;

两个事情,是本县接下来的重中之重。

这两件事,要集全县之力来办,

怎么办,你们说说看!”

方一凡说完之后,便把身子往后一靠,不再说话。

几人面面相觑,心中不免犯难。

吴县的经济不错不假,可是公账上的钱,每一笔,都是有数的。

这里花多了,另一边就必然得少花。

从公账上贪污都不容易,还想从账上挪钱办事,那更难了。

这钱,总不可能凭空变出来吧。

总归是要在一个地方去生发。

退一万步说,今年的开支,都是去年年底议定的。

所以,今年要办的事情,也基本上都定了。

一定要在今年新增这么大件花钱的事情,

那就得另外找钱。

这钱要从哪里找?

所以,大家都在心里犯的嘀咕。

用钱要从主簿手里过,洪主簿沉吟了一会才开口道:“

大人!县中大小开销,皆有定数。

去年的预算中,倒也留了一些预备,总数不过三百余两。

可仅孤老院这一项,

卑职初略估算,光赁租房屋,每日饭食,汤药人工,

也不止三四千两。

本县中,到底有多少孤老。

目下还没有计算,若是多了,三四千两可能都打不住。

再加上免费县学,两件事情,拿出一万两来,

都不知能否办得下来。

恐怕,县中的收入,不足支用。”

方一凡看了看洪守成,脸色平静,无喜无怒。

洪守成这一番话无非就两个字:没钱。

众人从方一凡的脸上看不出什么端倪,便各自寻思,自己该如何发言。

陈典史反正没有利害关系,于是直言道:“

这是好事。县里要怎么干,我陈平绝对支持。

实在没钱,咱们就省着点花不就得了!

再不行,让乡绅富豪们支持一点。

一万两,凑呗。”

方一凡仍然眯着眼,脸色古井不波,不发一言。

免费县学,这事与教谕密切相关,因此马兴波不得不发言。

按说,把县学免费,广大教化,于他而言是天大的喜事。

这意味着很多事情要经他的手。

这可就是权利啊。

可是,这没有先例啊。

阻力可不仅仅是钱上头,

这是’敢为天下先‘啊。

谁头铁,敢为天下先?

吴县若是免费了学,你让隔壁的善县,宿县怎么办?

和一个人对抗易,和一群人对抗难啊。

最后,很大的可能,就会把事情做成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倒霉的是谁?

还得是自己个教谕倒霉,要跟着收拾烂摊子。

可是,他自来胆小,这些话,他不敢说。

于是马兴波道:“免费县学,利国利民。职下必然全力以赴。”

文书王喜把自己当成一个小透明了,打定主意,一言不发。

拿出一副,县太爷怎么说,我就怎么做的架式。

范思忠范县丞做为知县的二把手,他在吴县他呆了有四年多了。

可以说,在这些人里头,他威望最重。

范思忠轻咳一声开口道:“

大人,此两件事,皆是好事,也是大事。

不仅应当办,还要办好,办扎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