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分家的执念 2(1 / 1)

深冬的清晨,湘南偏远的山村笼罩在一片烟雾蒙蒙的天幕之下,保留着原始农村风貌的大地丘陵交壑、沟渠织密,股股寒流不时的掠过漆黑的树梢,呼呼的风声划破了一时的宁静;清澈的小溪驮着一座古老的石桥,桥下墨绿的溪水随意的滑向远方;稀稀拉拉的毛土屋们散布在青山脚下,有的三两聚集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有的独自站立发呆,他们都带着一顶漆黑的礼帽,与天边灰暗迷离的底色相互映衬。忽然,一缕暖流穿透烟雾照耀着大地,高亢的鸡鸣此起彼伏,木质门轴转动的声音断断续续,各处的毛土屋们陆续的冒出了黑烟,沉睡的山村已被唤醒。

彦彬与蒋霞的祖上,为了躲避战乱,或为了寻找世外桃源,已无法考证是哪一辈迁徙至此,便在这座小山村繁衍生息,直至他们这一辈。在那个集体劳作挣工分的年代,青年男女们连牵手都会红脸,更不要说自由恋爱了。父母之约、媒妁之言是当时淳朴青年踏入婚姻殿堂的主要途径,到了婚嫁之年的彦彬与蒋霞也是稀里糊涂的组建了乡村家庭。

为了维持农村家庭基本生活,他们完全继承了祖辈的生存模式,主要是在土里刨食兼以打零工。山村虽偏远,可灾难从不遗漏此地。因贯穿山村的小溪是湘江支流的支流,也就是说,湘江如果是主血管的,山村的小溪是末端毛细血管,每年梅雨季节,水患均如期而至,湘江之水倒灌,填满山村的沟壑,淹没已抽穗的水稻,沧海桑田奇观每年一现,如果洪水退得早,稻田只是减产,否则,上半年颗粒无收,村民们因此基本过着贫穷而艰苦的生活。

彦彬每每叹气“哎,这地不养人啊”,蒋霞虽是急性子却无奈的劝解“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想想办法,生活总得要过呀”。常言道,穷则思变,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这对年轻的夫妻深知在这个贫瘠闭塞的小山村想要破除捉襟见肘的生活诅咒,必须谋求家庭出路。

来年的春天,蒋霞怀着一颗新的生命,全家人都为这个即将到来的宝宝充满了热切的期待。然而,这个时候的蒋霞与她的丈夫彦彬,还没有分家,他们和彦祖一家仍然住在祖辈留下的那座毛土屋里。简陋的房子,潮湿昏暗,简单破旧的家具摆放在角落,诉说着岁月的流转和生活的艰辛。

在那个80-90年代的中国农村,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缺乏物质的条件和舒适的环境。蒋霞一边怀着身孕,一边努力地在田间劳作,扛着沉重的农具,染着泥土的双手劳碌奔波。她时常感受到身体的疲惫和压力的积累,但为了代代相传的农家梦想,她心甘情愿地付出着。 然而,蒋霞的家庭状况也暴露出了一些矛盾和难题。

彦彬和彦祖一家住在同一屋檐下,虽然是兄弟,但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意见不合伴随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彦彬和蒋霞想要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为即将到来的宝宝提供更好的家庭环境,而他们的父亲彦泉却不愿他们分家,彦泉担心分家的结果会使兄弟间的关系疏远,家族的凝聚力逐渐消失。他认为,只有全家一起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才能保持亲情的深厚和牵挂的情感。同时认为,家庭的团结和和谐是最重要的,分家可能会导致家族的衰散和宗族家庭传统的消失。

彦彬思考着自己和妻子的未来,他深知住在毛土屋里的条件并不好,对即将到来的宝宝的成长环境也心存忧虑。他坚信分家能提供更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有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彦彬努力向彦泉表达自己的想法:“父亲,我知道你担心我们分家后的关系会疏远,但相信我,这是为了家庭的未来和孩子的幸福。我们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在那里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实现更好的人生。我们可以保持家族的联系和亲情,但同时也要给予每个家庭自由选择的空间。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家庭的和谐和发展。”

父亲彦泉听到彦彬的说辞后,他沉默的深思熟虑一会儿。最终,他叹了口气,表达出自己内心的不舍:“我明白你们的苦衷,但分家对我来说是一种割舍,一种无法预知结果的选择。我们的父辈也都是在这个屋檐下一起生活过的,他们用亲情和团结克服了许多困难。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我们的家庭却充满温暖和关爱。我不想看到这份亲情和和谐在分家后消散。或许,我们可以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让每个人都满意。”

彦彬在父亲之间左右为难,努力平衡着亲情和个人欲望;而彦泉则固守传统与守旧的观念,他试图保留着家族的结合;妻子蒋霞努力承受着农村生产的艰辛,她的内心扭曲着对家庭的期望与责任;这种家庭内部的矛盾和纠葛,让每一个人都面临着选择和权衡。

这一天蒋霞从拖着疲惫的身躯从菜地里忙活完回到家里,她望着彦彬,眼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彦彬,我们的家庭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一个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成长环境的地方。毛土屋潮湿昏暗,根本容不下我们的期待。你看,我们的家具都简陋破旧,孩子未来怎么办?我不想让我们的孩子像我们一样,一辈子囿于这个贫困的家庭环境。”

彦彬听完蒋霞的话,低下了头,叹了口气:“蒋霞,我理解你的愿望。我也曾经奢望着改善我们的生活,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但是,父亲一直坚持不分家,他说这样才能保持家族的凝聚力和亲情,我无奈地顺从了他的决定。我知道这让你失望,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蒋霞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悲伤和挣扎:“彦彬,我爱你,我也理解你对父亲的孝顺。可是,我们不能一直被束缚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我希望我们能为我们的孩子争取更好的未来,给他一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