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我就想找我爹,怎么这么难27(1 / 2)

天高云淡,晴空万里。暖阳普照,清风和煦。

仁义山庄,台阶层层。山道两侧白杨铺满。白杨高大挺拔,排列严整。

仰望大门,宏伟高耸。两侧石狮威武庄严。门侧建有红柱,雕梁画栋。柱上刻有对联,黑底金字,苍劲如飞。其曰:

天之高仍依黄土大地。

武虽强不离白丁布衣。

横批:大道亲民。

张隐驻足山下,放下心来。

仁义山庄繁华之极,超乎想象。张隐心中所惧场景,并未出现。一切景象十分正常。

张隐抬头仰望,心驰神往。

仁义山庄不愧名门大派。一路行来,多闻传言。如今一见,依旧震撼。

当日在猛虎冈寻找猛虎尸体,发现它已被分食。张隐心头郁闷,自不必说。

得知张隐欲往仁义山庄,村长老者顿时大喜。

之前巨虎肆虐,老者早遣其孙前往仁义山庄,欲寻帮助。如今巨虎之危既解,自然不必再去委托。

老者写下一信,托于张隐。望其若遇己孙,交付于他。

内丹之事,已成泡影。潭水清凉,亦不可拿。幸得异果,也算收获。

说来也怪,按说奇草繁茂多枝,应该结有许多果子。然而其上仅有一颗。张隐思来想去,许是奇草精华尽在这颗之中。

张隐伸手摘果。方一接触,奇草却猛然一缩,整个钻入地下!亏得张隐眼疾手快,一把抓住异果,这才留下一物。否则奇草异果必然尽失。

时回今日,仁义山庄门前,张隐望向门内,竟然心生退缩。

仁义山庄名声远扬。其山周围,村庄环绕。所居百姓信而仰之。关于仁义山庄故事,口口相传。

有关庄主张望,自然也是不少。

为知父亲之事,张隐走遍村庄,探听消息,问询多人。最终精炼汇总,得出结论。

仁义山庄庄主张望,年方三十,修为高深。为人洒脱,放荡不羁。好行侠仗义,游历人间。在其十几岁时,便成为一庄之主。

至于为何如此,就要问其更加洒脱的老爹了。

然而问及婚配,众人皆说张望尚未成家,更别提子女。因为此事,张望父亲还与张望大吵一架。见无法约束,一气之下,张望父亲干脆直接带着夫人出游,至今未归,简直洒脱至极点。

想到此处,张隐心中无语。有此家风,难怪父亲至今不见。

张望也许是个好人,但绝不是个好父亲。

所以结婚生子之事,父亲至今不敢说出。或许在他心中,对于父子相见,也未做好准备。

一念至此,张隐临近家门却又生犹豫,踟蹰不前。

就在这时,侧门“吱呀”一声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个人来。他步伐矫健,气息内敛。看其修为定是不低。

此人一身华衣,颏有短须。他眉目慈祥,面带微笑:“小友,在下乃是这仁义山庄管家张洪。我看你在这儿转了很久,可是遇到什么烦心事?”

张隐略一迟疑,咬牙开口:“伯伯,我叫张隐。我想找人,找我亲生父亲!”

张隐心中忐忑,对方听了一定会大惊失色,然后细细盘问。若是如此,自己究竟作何解释,莫非直接说出父亲姓名?

哪知张洪面色不变,立刻点头。他伸出手来,指向一侧:“没问题,先去那边排队登记。”

张隐闻言,微微一怔。他转头看去,只见另一侧门之处人头攒动,连连绵绵如同长龙。远远望去,竟不见队首。

张隐回过头来,不知何意:“伯伯,您误会了。我不是找他们,我想找我爹爹。”

张洪倒有耐心,微笑解释:“小友,不管要找谁,都需要排队登记。领取号码,耐心等待。凡事讲求先来后到。不止你一人,大家都需要帮助。不能因为自己是武修,就想强行插队。”

张隐闻言,恍然大悟。眼前之人恐怕以为自己是要寻求帮助,和他人混为一谈了。

不过仁义山庄不愧其名。眼前队伍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居然全是寻求帮助之人,可见此派在人们心中多么神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