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华佗与徐荣(192年,五月)(1 / 2)

平阳郊外,

一名身穿素白宽衣的中年人,正背着一只硕大的竹筐,骑着一只驴子走在前面。

而在他的身后侧方,则跟着一名骑着驮马,身穿破旧铠甲的彪形大汉。

这大汉的铠甲破旧到有不少甲片早已脱落,多余的线头被胡乱的绑在了一起,身后的赤色篷衣也漏了几个洞。

大汉肩上扛着一把约有六尺长,一尺宽的大刀,压的驮马走的歪歪扭扭的。

“徐荣啊,你这堂堂大将,跟着老夫天天跑东跑西也不是个事儿啊!”

中年男子将身后的大蓟往竹筐中按了按,回头道。

“神医既然将我从尸体堆中救起,我自然应当报答神医的恩情,河东郡这么乱,我若不跟在神医身边,神医当如何对付胡人呢?”

徐荣摇摇头,晃得甲片叮当作响。

“哎,你这话不对,胡人也是人啊,他们也会受伤会生病,还正缺医者呢!像多年以前,我的师父,之前就去过五原、朔方,甚至还深入过大漠里行医,那些胡人见到我师父还不是个个客客气气的?”

华佗捋捋胡须,摇头晃脑继续道:“这医者啊,就得走四方,才能见到各种疑难杂症,像我一直都在兖、豫二州行医,就不知道这扬州交州好发湿毒……”

“还有种病啊,叫脚气病,这病可是奇怪的很,只有海边的人会得,医书上讲:得了以后骨头会酸痛不堪,痛如针扎,但过几个月又能立刻康复……”

“不过这病要是严重了,就会让骨头变形,长出来一个包一个包的,这时候就难受咯!”

“不过我猜测还是应该用刀割开皮肤,将里面长出来的包削掉,啧,就是可惜了,我这也没去过海边,这脚气病真正长什么样子都没见过。”

“等咱们在东郡再待上几个月后,就去趟青州和徐州,看看有没有得了脚气病的病人,到时候找到等我病因,把这个病的治疗方法也写到我的《青囊书》里。”

华佗回头一看,见徐荣懵懂的点点头,又道。

“你问我为什么要找病因?”

徐荣看了眼在前面不断说着天书的华佗,心道:我啥时候问了?

“《黄帝内经》有云啊,“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哎你看这黄帝内经也大有讲究……”

华佗越说越来劲,最后又开始背起了黄帝内经,一句句的讲给身后的徐荣。

见华佗又开始了长篇大论,徐荣一介武夫是一个字也听不懂,但也瞪大了眼睛,时不时还点点头,装作听明白的样子。

“唉,你说你这堂堂的中郎将,一身武勇跟我都废了,还不如找个主公效劳,到时候结束乱世,威名远扬,名垂青史,岂不美哉?”

华佗说了许久自己的行医心得,将话题又转到了徐荣身上。

“徐荣愿意一生保护神医!”徐荣一挑眉毛,闷声道。

“嘿!你这浓眉大眼的,天天叫我神医,神医倒算不上……不过等我这《青囊书》写完,再刻到竹简上,到时候流传万世……到那个时候,我这才算得上“神医”二字啊!”

华佗捋捋胡子,眯着眼睛看着驴子身上挂着装有布帛的袋子道。

“神医所言极是,想当初我胸口上被砍了三刀,腹部中了五箭,都能被神医救过来,神医一定会如愿的!”

徐荣换了个肩膀扛住大刀,一边奉承道。

华佗笑了笑,跟着驴子的步伐晃动起来。

“看这个大家伙,我都盯他们好久了,看他那把大刀,若是和咱这几匹宝马一同献给王上,肯定能得到王上的欢心!(匈奴语)”

“上!(匈奴语)”

一群胡人骑手自远处疾驰过来,将徐荣华佗二人团团围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