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手续(1 / 2)

“言诚,你家是在煤山公园附近呢是吧?”

看到李言诚回来了,周国涛合上手中的书,跟他聊了起来。

“对,就在煤山东胡同。”

刚农闲下来的时候,卫生院还忙了一阵,住在木林镇附近村子的村民们会过来看看积攒了好几个月的病痛,让大夫给开点止痛药之类的。

但忙也就那一阵子,如果不是实在难受的厉害,没人愿意有事儿没事儿的往医院跑。

对于下来支医的人来说,过来基本上相当于带薪休假,就是回家不方便。

想回一趟家,早上四点就得爬起来,还得提前看有没有拖拉机或者是赶驴车、马车去县里。

从木林镇到义顺县二十来公里,如果想要回京市城里,那就得赶早上八点半之前到县里,因为那会儿有一班发往市里的车,错过那个点的话,今天就走不了了,每天就那一趟,下午三点多再从市里返回。

麻烦着呢。

“听说咱们医院已经跟区里打报告申请盖家属楼,也不知道能盖几栋。”

接过周国涛递过来的烟,李言诚划着火柴将烟点上后才说道:“咱们医院附近都没地儿了,就算盖估计也远,而且像我这种才刚进来两年的可能也分不到。”

第一医院是建国十三年才新成立的一家医院,医护人员加职工总共有一百来人,目前别说家属楼了,全院连一栋二层小楼都没有,就是医院里也全部都是平房。

李言诚对盖不盖家属楼没有任何期盼,就像他说的,即便盖了,可能也分不到他跟前。

而且,现在的楼房设计也就那样,老百姓之所以想住进家属楼,就是觉得时髦,比住在大杂院里能方便一些,最起码早上上厕所不用一个胡同的人都搁一起排队,自来水管能入户,不用跟别人抢,冬天也不用担心水管会被冻上。

再就是条件好点的单位说不定还能给供个暖,这样的话,冬天可就好过多了。

“远近无所谓,只要能给盖就行。”周国涛对于医院盖家属楼充满了期盼。

他家人多,他跟他老婆还有四个孩子,六口人挤在不到二十平方的房子里,想干点啥都不方便,当然希望能换套大点的房子。

李言诚不一样,他现在住的房子是收养他那個老爷子给他留下的,是一座二进四合院的主屋,四十来个平方,主屋旁的耳房也属于他,现在堆放的是杂物。

一大一小两间屋子他一个人住,就算回头医院盖家属楼,他也够资格分,人家医院也不可能分给他,因为现在的住房是要优先满足没房,或者住房面积紧缺的人。

“对了言诚,我问你件事儿,你别怪哥哥我多嘴啊。”

“没事儿周哥,您问。”李言诚不在意的摇摇头,他大概能猜到周国涛想问什么,不出意外应该是原主那个跑了的老婆的事情。

“你那个……姑且叫妻子吧,她不是已经跑了么,你去街道办把离婚手续办了没?”

果不其然是问关于她的事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