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季 宁绣坊(一)26(1 / 1)

第一次他的马差点伤了华儿,她绝望地准备以身替死,却绝处逢生,他及时勒住了马缰绳。逃难中,她遇到太多大昌、大荆的兵士打马经过,每次都是难民避之唯恐不及,那些兵士无论在闹市、官道还是荒僻小路都是横行无忌的:践踏农田、抢夺财货、甚至故意用马鞭抽打难民让其四处逃散,他们追在后面马踏而过,肆意取乐,像索河玛这样约束手下、避让难民的军官,她委实还是第一次见到。

第二次她和邵氏险些被图海那个淫贼侮辱,她为了保住清白差点血溅当场,又是他及时赶到,还薄惩了图海那个恶贼。

再后来是在吉安镇那次,他救了华儿。没有他的出现,她不一定能救出华儿,即便救出了,过程也定会曲折艰难许多。

但除了救华儿那次,上两次她遇险却也因他而起!就算第一次是个意外,可在李家被图海盯上,却因他治下不严,他惩治他手下恶徒,本就他职责所在。她虽对他没什么恶感,但他和她毕却分别站在敌对的立场。

至于她救他,一开始是不想给她和伍氏惹麻烦,想想一个死人躺在她家院门前,被人发现,她和伍氏怎么也要吃挂落,被带到衙门问话、抛头露面肯定是免不了的,而她,最忌讳的就是和大荆官府打交道,认出他是索河玛以后,说实话,她确实是真心实意不想他死,怎么说他也算救过华儿,他和她并无个人私怨。

从李家出走后,因为张氏,她只能断了回苏阊娘家的念头。

在来洛中途中,据侥幸从南方逃出来的难民描述:大荆治平帝在北安定都后,福王褚由松在金陵建立了华光小朝廷,继续抗荆。谁能料到仅仅八个多月的时间,华光朝廷就一败涂地,可怜的华光帝也被荆军掳来北安问了斩刑了。接着荆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淮扬十日”、“上嘉三屠”,那些大荆贼兵拿着寒光闪闪的弯刀见人就砍,孩子无助地趴在母亲的尸体上大哭,老人昏昏沉沉抱着被贼兵砍下的儿子头颅,眼睛瞪得血红竟流不出一滴眼泪,不久后大街小巷都涌塞着爬满指头般粗细尸蛆的死尸,瘟疫如风般迅速蔓延肆虐,整个江南陷入人间炼狱,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原本繁华的街市成了野犬蠹鼠奔窜豪宴的乐土,行人几乎绝迹,人口锐减十之八九。父母家人尚存人间否?杨清扬连想都不敢想了,至此,她算是真正绝了回南的念头。

中洛地处中原腹地,文化昌明、历史悠久,以华儿的身份和立场,她绝不会让他入仕为宦,他们母子只能隐于市井荒野,虽不入仕却已在世,但堂堂褚旻皇胄,华儿岂可胸无点墨?即便不能指点江山但总要活得明白清醒;虽无济世之力,却要有经世之才;最起码也要能让妻儿安享富足,活得惬意随性吧?换言之,她希望他儿子此生就算做个隐士,也应该是个“文隐”,有相对优渥自在的生活,数代之后,后世子孙若想效命国家百姓,也至少有效力的能力和资本吧!所以,杨清扬对杨聿祎智能的培养并没有因他不会入仕而放弃,反而更为重视。

因此,无论是为了华儿日后进学,还是经营刺绣生意,中洛都是颇为适合的地方,关键是相比江南,中洛相对更为安全。

初来中洛时,她日夜熬着做些小绣品让伍氏拿出去卖,托中洛人文昌盛之利,世家大族的内宅妇人们对她绣品很是推崇,不久就声名鹊起,甚至有些文人墨客专门将自己得意的丹青墨宝拿来让她摹绣,熬了两、三年,积攒了点儿家私,加上之前的存余,雇了几个绣娘,又买了七八个七岁至十二岁不等的灵秀女童教授绣技,这才开了这家宁绣坊,母子俩总算能安然度日了。

宁绣坊坐落在中洛最繁华的商业街,这儿寸金寸土,整条临街的门脸儿都是店铺,一般店面后面就是民居,杨清扬也不例外,她赁下临街店面做了店铺,就一并将店面后面的小院子也一并租下来了,除了正堂隔成三间,布置成娘儿仨的卧房,其余房间都做了绣房供绣娘们做活。

因生意日渐红火,原先的绣房不够用了,她只得将正堂又腾出来改造成绣房,在离这两条街的北塘街蛐蛐巷另找了一所小院子买下做了她们娘仨的居所。

白天她和伍氏在宁绣坊忙着生意,店面里绣品售卖有伍氏带了两个女相公支应,除了有大主顾上门,杨清扬一般不在店里,她带着绣娘们在后院里忙活。

绣房早晨卯时开工,杨清扬先将绣娘们聚起来安排一天的工作任务、处理绣房庶务,之后用半个时辰集中由杨清扬和刺绣水平卓越者给绣娘们讲授苏绣艺术、演示刺绣针技,这个环节,宁绣坊无论熟手和新晋绣娘都可以放下手头的事情跑来参与,包括负责店面销售的伍氏和相公也可轮换着来听讲演,讲座结束后,熟练绣工进入绣房开始一天的工作,新来的学徒则随在近旁习学刺绣针技。杨清扬焚香净手后就会把自己关在绣房进入工作状态,除了午间吃一点儿清淡的膳食、偶尔起身活动一下脖颈、腰身,几乎不出锈室。直到黄昏时分落针不清,才会走出绣房。

杨清扬认为刺绣是高雅的艺术,为免绣品沾染异味、保持绣面绝对清洁,她以身作则,平日里从吃食、衣着都力求清爽无异味。

绣娘们在杨清扬耳濡目染下也都个个收拾的清洁利落。

因此,宁绣坊的绣娘走出去与其他女子连气质做派都不一样,个个看起来都异常清爽——绝没有其他闺阁女子刻意熏出来的各色香气儿和脂粉味儿,就像她们的绣品一样婉约雅致。

她认为绣娘们最宝贵的就是那一双手,绣娘的手就应该如柔荑般“柔若无骨”,指甲缝不能暗藏污垢,也不能涂抹蔻丹,指尖的指甲要圆润光滑,不能有一丁点儿甲刺,更不能留长甲或戴护甲,以免损伤绣面。

杨清扬是真的把刺绣当艺术,而不是仅仅作为谋生的一种营生,她最得意的作品是不轻易售卖的——不议价,还要主顾能看懂她绣品的意蕴。

宁绣坊开张不到两年就名声大噪,不是没有原因的,这里绣品虽非件件珍品,但却每件都是精品,而且各有特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