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小麦出芽,灯笼糕,食饼筒37(1 / 2)

【11月27日】

【耕地吧!第16天,早上8点】

【天气:阴】

【陆源:1385】

起床的陆源走出房间,抬眼就看到了山间泛起的薄雾,今天外面又是个阴天。

连续3天的阴天,加上山间较高的湿度,让他晾在外面的衣服都带上了淡淡的霉味。

昨天将大棚覆盖上后,他先烧了一炉柴火,随着棚内温度提升,他在大棚四周转了几圈,确定没有破损和漏风的地方。

因为是土制的大棚,没有商用大棚温度那么恒定,所以除了测试一次加热能保证大棚内多久升温外,他还要在今天观察大棚内温度保持情况。

这就要用到一个“大棚专用温度计”了,这东西便宜好用,节目组卖4块一个,省心省力,还能看棚内湿度,对应性调整。

“温度还行,算算我这一炉大概是12个小时,现在棚内棚外差了11度,这效果可以说是非常显著的了”

他说着进去闻了闻,确定没有什么残余的味道,接着打开炉外的铁盖拨了拨,里面基本已经没有余温了,再出棚摸了摸出烟口,没有余温。

“效果显著,但持续时间依然达不到24小时,如果室外温度低于零下,我估计一天得烧2次”

陆源拍了拍手,大棚的情况达到预期,除了人工麻烦一点,温度方面算是不用担心。

出棚进入后院,院落里的蔬菜有些已经开始零零散散的出苗,虽然天气阴冷,不过室外气温并未降到10度以下,对很多冬菜来说造不成什么影响。

再回到仓库,准确来说现在这里叫鸡舍更加适合,老母鸡尽职尽责,陆源开灯查看了一下,水和粮食被吃了一些,就又填补上。

“今天是鸡孵化的第3天,再过2-4天,我们就要对这批鸡蛋进行照蛋,去除没有成活的蛋,更换上新的”

“每颗蛋的上面我都在一开始做了数字标记,到时候第一批的蛋和第二批的蛋进行标号区分,就能更直观掌握鸡蛋孵化情况”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孵化的鸡蛋是要直接下锅吗?】

【能吃的,孵出来加钱,孵不出来加餐!】

【这母鸡也太尽责了,每天忙的连吃的都顾不上几口】

【我好想直接快进到小鸡出壳,可惜我看的是直播,哭了】

...

检查完鸡,陆源这才回身洗漱,一边刷牙一边望着门口茁壮生长的快菜苗,他心里升起一抹满足。

这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他有幸全程参与。

今天他没有做早饭,主要原因也很简单,他囤积的食材快吃完。

昨天晚上他将腌好的腊肉拿出来风干时,顺便清点了一下现在的物资,调味品种类齐全,大白菜屯的够多也够吃。

上次买的面粉因为一日三餐吃面食的缘故,已经快用完了,这次手头宽裕了,直接去拎一袋,顺便还买些玉米面回来做调剂。

新鲜的肉类早就断了,李诗音上次带来的腊肠和腊鸭也即将告罄,山间的带回的小鱼除了现在还在瓶里的类高屏鱲苗,其他的都已经下了肚。

山菌基本全部吃完,就只有炒熟的裂褶菌还留有部分,用油封保存,要不是因为那东西炒后口感太硬实,恐怕也吃不到今天。

咸菜倒是还有很多,泡黄瓜,豆角,萝卜,洋姜,腌洋姜都还有一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