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一手竹编引来非遗传承人(1 / 2)

“竹编,一种流传在劳动人民手中辛勤劳作的技艺”

屋外雨声淅淅沥沥,陆源一边介绍,一边借着火光与天光,用斧头将竹子小心劈开。

因为没有趁手的砍刀,所以他只能将收稻镰与手斧结合使用,才能将竹子塑造成更适合的形状。

小心翼翼将竹片分解,他回忆起做研究生时伴随老师寻访的时光。

荒无人烟的大山,只有几十户的村落,年轻人都离开去打工,只有老人们还在以最原始的方式耕耘。农闲时分,他们就会编织一些家常用品,期待下次出山带着在集市上贩售。

当时教他的老师傅年纪很大,一直好奇的问他为什么要学。

“现在年轻人都不喜欢做这个了,他们要当白领,一天挣得钱购买一篮子竹编”

“传了几百年的老手艺,就要失传咯”

他对此只有叹息,一边是农业发展带来的自动化与科学化,一边是古老手艺的缺失。他认为两者都有存在的意义,所以他在搜寻种子的间隙就会去找老师傅请教。

“你是有天赋的”

他记得师傅曾经这样跟他说过,在为期100多天的考察中,他完成了老师傅的各种考验,最后在临走前师傅拿出一只小鸟。

“我儿子接不了东阳竹编的班,所以按照祖训,这只丝竹鸟就送给你了”

看着手中汇集了东阳竹编所有技巧的小鸟,陆源对此视若珍宝。

恍惚间回神,手中竹片已然完成,看着一旁噼里啪啦的柴火,他露出一丝微笑。

这样的师傅他在考察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也是他们帮陆源坚定了人生的方向。

“既然都来到这个世界了,或许能找个机会将这些师傅们的期望在另外一个地方生根发芽”

想通的他望着滚动的弹幕神色自若了不少。

“竹编按步骤,分起底,编织,锁口,将竹片处理成标准的一指粗细,是为粗编”

“处理成小指一半粗细为细编”

【讲的头头是道的,我怎么不信呢?】

【信就有鬼了,他什么成分,什么人设我不用提了吧】

【片竹片谁不会,你倒是编啊】

【哎,不是,昨天都没有这个竹子的啊,哪来的?】

不管弹幕中那些言论,他砍下一节竹筒。

“家里没有锅,而且节目组也不给卖,总不能天天吃火烤”

“竹子空心的结构非常适合做器皿,就算只接水隔热做一次性的汤串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蒸笼会更麻烦,可一劳永逸,反正外面在下雨也没有什么事情做”

【兄弟们开玩笑,你来真的?】

【又立的什么人设?你做饭狗都不吃的】

【别侮辱狗,狗粮总比焦炭好吃】

【你要真能编出来,我给你上个舰长】

陆源将手中的竹筒两边用刀口削平,留下一个卡口,之后放在一边。

接着拿出一旁整理好的一手掌大的厚竹条,两边留下接孔。

接着只手中用力一拉,一个圆形出现在观众眼前,他眼疾手快在接口处打入几根数据线粗细的榫卯,利用竹张力快速做出一个圆架。

“本来这些竹片都需要过盐处理,增加坚韧度,但条件有限,就跳过了”

说着他一根竹片打通圆弧,一个基础的蒸格形状初见雏形,接着他手中快速翻飞,几根竹梁一一就位。

到了比较繁琐的拉格工艺,他将细竹条快速交错穿过中间的主梁,像布匹编织一般结成一面网格。

这步至关重要,太密影响蒸笼内气体流动,太疏松影响结构。

随着他手中翻飞,一列蒸格悄然完成,接着就到了“锁口”环节。

外3内4,以有厚度的细竹条为主,绕内圈一周,接着撑出一个弧度,然后打上阴阳卡口,只轻轻一按,不费一钉一线,只依托张力将内外都锁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