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十里秦淮六朝都 60(1 / 2)

次日一早,贾宝玉一身素白,腰悬宝剑,跨枣红马与林黛玉并马而行。

林黛玉一身紫衣,骑白马,挎宝剑,面掩薄纱,英姿曼妙,仙质飘飘。

马蹄声响,路人皆转首凝望,惊叹金童玉女疑为仙人。

二人习惯了被人注目的感觉。依然谈笑风生。

马上了文源桥。驻足桥上,一侧是江南贡院。江南才子荟翠之地,乡试,会试之所。是大龙国除北京之外第二大贡院。可供两千多名举子会考。规模可谓是宏伟。

一侧则是教坊名妓云集之处。粉楼座座,笙歌燕舞。这就是十里秦淮的一大特色。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一半才子,一半佳人。

真个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贾宝玉望定江南贡院,喃喃自语,当年黄公过文源,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林妹妹,哥哥才智比黄公若何?

林黛玉正望着隔江的媚香楼出神,听到贾宝玉问出如此没皮没脸的话来。呲的一声笑了。“你肯定是三元大鸭蛋,六首没脸皮了!”

“忌妒我?肯定是心里不平衡,恨自己女儿身不能入贡院,没法,大龙国法如此,女子无才便是德,你只能看着哥得意考场了!到时哥替你把黄官比下去,这座文源桥从此改名叫黛玉桥,哥只能邦你到这里了,够意思吧?”

“别埋汰黄状元了,世人都知道黄公桥,何来小儿贾宝玉?”说完打马下桥,纵马去了对岸,要看秦淮八艳的遗风。

八艳之首李香君教坊名妓,才女声蜚秦淮,他与芝兰玉树名公子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

一个是侯门公子,一个是教坊名妓。二人相识于媚香楼。

那日大才子候方域坐船游秦淮,忽闻歌声悠悠,琴音宛转,举目朝江岸红楼望去,纱窗绣帘半卷,露出佳人半面,临窗抚琴轻唱。′“十里秦淮今犹在,六朝春梦了无痕。”好曲,好诗,琴音佳人妙哉!初闻玉音半遮面,再闻己识曲中人。忙问船家,歌者哪家姑娘?

船家面有豪放之色,说:“她是秦淮名伎李香君,诗词歌赋尤胜男子,写一手好字,画一手好画。姑娘出污泥而不染,卖艺不卖身,清洁如莲。……”

侯方域大喜,忙令船家靠岸,儒雅公子难得一回雅兴,他要会会李香君。

上岸后进了媚香楼,递上拜帖,小丫环递上香茶,叫他等候。

候方域心怀忐忑,怕李香君不见他。一个人患得患失。连他也不明白,那么多名门闺秀慕他的才名要结秦晋之好,他都一一婉拒。择偶他是有标准的,相貌天人,品学一流。

难怪名公子单身,这样的女子到哪里去找?

这不是找到了吗?出身教坊又如何?候大公子跳出三界外,不再五行中,他只看人对不对脾气!

嘿嘿!这么一个妙人儿,难怪李香君为他壮演桃花扇的故事。

一盏茶的功夫。小丫环下楼说:“姑娘有请!”

候方域整冠掸衣,平复心情,跟着小丫环上了楼。

李香君见候方域上楼,二人西目相对,都有了心属。李香君眼里侯方域玉树临风,风流倜傥。

候方域眼里的李香君风华绝代,美艳绝冠。

李香君微微鞠身。“候公子请坐,媚香楼俗雅之所,能惊动名门公子,香君心怀惴惴。

命丫环献茶。

候方域还礼。打量房中陈设。哪里是俗雅?是清新脱俗好吧?案陈古筝,书架名著,台设美瓷,坐前绿植。简约而有内涵。

粉墙上一轴寒江垂钓图吸引了候方域的眼睛。江水横流,一叶孤舟,一个衰衣老翁独坐船头垂钓。

画风远追古人,意境深远,笔锋老道,了了数笔就把老叟独钓寒江意境勾画出来。留白处无墨,却能让你感受到寒江烟雨苍茫。这种画法大师级别的功力,难怪候方域侧目。

画下方留诗,候方域轻声念了出来。

瑟瑟西风净远天,

江山如画镜中悬。

不知何处烟波叟,

日出呼儿钓舟船。

候方域问此画出于何人之手?

李香君笑答”小女子涂雅之作,上不了大雅之堂,没污了公子眼睛就好。

候方域激动心情难以言表,真个是梦里寻她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候方域和李香君走在了一起。演就了一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