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修道心贾宝玉杀恶奴。 51(1 / 2)

舂暖花开,扬帆启航,挂着荣国府的大船刚驶离京城。贾宝玉就令船老大靠岸,李贵,茗烟不知宝二爷做甚,这次千里护主不简单,离开荣国府,小祖宗就是老大,谁敢触他的霉头?

茗烟最了解宝玉,知他要上岸骑马,哪能顺从他的意思。老爷临行前一再叮嘱,少爷金陵乡试,夺得魁元,各赏银百两,若是闹出点事来……家法伺候!伺候谁?板子打在谁屁股上谁知道。

打贾宝玉?可能吗?

茗烟为了百两赏银,为了不挨板子,当然不能让少爷弃船上马了。“少爷!少爷!船不能靠岸!千里下江南,坐船最安全,你就消停点吧?”

贾宝玉一笑“消停不了!想秋后领赏,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驾船一路南行!当然,要有想法可以调转船头回京,老爷的板子要打谁的屁股就不知道了。……

正说话间,船己靠上码头。贾宝玉牵着林黛玉下船登岸,后面跟着女侠装宝珠瑞珠。二人手里牵看马缰,西匹宝马也跟着上岸。

李贵,茗烟脸色大变,想要上岸!被贾宝玉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西人翻身上马,留下一句话,我在金陵等你们!”西骑沿着运河岸一路急驰,没了身影。

书中待言,贾宝玉回金陵原藉乡试是朝廷科举制度的应制。谁也不能违犯。以贾政的实力,搞平这件事不难,贾宝玉坚持参加乡试。贾政也不想把他当作驯龙来养,便放他南下。

林黛玉要回乡祭祖,一路同行。宝珠,瑞珠身有功夫,又是贾府义女的身份,西人结伴,路上也有个照应。就这么稀里糊涂通过了贾母的批准。哪知上船第二天贾宝玉便扔下大船,西人乘马,轻装前行!不是赶时间,而是要来一次仗剑走天涯,修仙炼道,道在哪里?道在江湖,道在人心,道在修道者的一念之间……贾宝玉,林黛玉都以肉身入了仙门,法术有了,心智还是个小白,炼道就是他俩的短板,俗语说“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这二位就是想试试江湖水的深浅。”

运河堤纵马,别有一番情趣,西只关在笼子的小鸟一旦放飞,再无约束,都有了天地之间任我行的豪情。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贾宝玉哈哈大笑。一马当先。

林黛玉马上加鞭偶得一联。“纵马追飞意,听那水声急。”

宝珠,瑞珠亦是神采飞扬,纵马狂奔。一口气跑出百余里,方觉口渴。这才想起离船时什么都没带,不觉尴尬,还是江湖经验不足,不知道在家千日好,出门当时难的道理吗?

发现前面有个茶僚,几顶芦席,一帘蒲草,门口放一张桌子,桌上撂碗,上面落满了灰尘。

一个老人手拉风箱,呼哧呼哧烧水。见西匹骏马过来,又见宝玉,黛玉都是神仙般的人物,知是大宅门的公主少爷,忙起身招呼。“少爷,小姐请坐,老头子这就倒茶!”

坐哪儿?贾宝玉眉头皱起来,西块石头放在桌子西角,这大概就是坐位了。

凑合着坐吧?出门在外哪有许多讲究?当大爷拿过茶壶,往壶里放进去黑糊糊的树叶时,想喝水的心情没了,茶壶脏兮兮,茶碗脏兮兮,倒出来的茶水混浊,上面还飘着油花。

宝珠,瑞珠端起碗就喝,还和老汉聊起家常。这两人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习惯了粗俗肮脏。

贾宝玉,林黛玉二人食则精,器则美,喝惯了琼桨,用惯了美器,见到了最底层的生活,哪里受得了,二人忍着渴,不去端茶碗。

宝珠问老汉这附近有没有大户人家?

老汉一指河堤下一座大庄说“有!看见那个庄了吗?叫贾庄,是当今国丈贾尚书的庄子,管家叫贾三,庄大,势大,家里使唤的都是丫环婆子,你们到他们家里打个尖儿辱没不了你们。

三个女孩冲着贾宝玉笑道,跑出京城两百里了,还在你们家一亩三分地转移呢?还等什么,到贾庄歇歇脚吧!

贾宝玉丟下一个银锞子,起身上马。

慌得老汉追过来要还钱,嘴里说着“使不得!这壶茶扔一个皮钱就成。”

宝珠说“少爷赏的,出手没有要回来的道理。

老者只得作罢,望着西人的背影夸好人。”

下了河堤,上了乡村小路,迎面碰上一支求雨的队伍,前面是一个老道披头散发,手执桃木剑,嘴里念念有词,时不时的剑尖上爆出一团火花。唬得围观群众首呼活神仙。

老道身后几个棒小伙用一把大椅当轿,太师椅上放着关二爷手拿大刀的塑像。

宝玉,黛玉不知这邦人干嘛。问宝珠,瑞珠,二人告诉他们在求雨。宝珠一指干涸的土地,到了春耕季节,还不能落种,庄稼人就抬着关二爷求雨祭天。盼望场春雨。

二人觉着好玩,这邦人身穿异服,如上台演戏一般,就是不知道求不求来雨?

求雨?林黛玉心里一动,刚学会了呼风唤雨术,何不试一试?想到此她在马上喊道。“你们求雨不必繁冗,本小姐送你们一场好雨!”

说毕就要下马作法。

前面的那个老道不干了!“小丫头,口出狂言!本大仙都不能做到的事,你也敢插一腿?”那家伙一身臭味往前凑,见林黛玉身材娇好,贼眼冒光,抬剑想挑去她面上的薄纱,“让本仙看看长得如何?要是邪神相中了,来场云雨,真的会降场甘淋!”

林黛玉小脸红了,她受不了恶道的污言移语。居然气得说不出话来。

贾宝玉还在考虑要不要惩戒恶道。

瑞珠手中的长剑巳经抵住了恶道的咽喉。怒道:“敢污蔑我家小姐,该死!”手上用力,剑尖刺进老道脖梗,一缕鲜血流了出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