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族会(上)55(1 / 2)

当一切定下来之后接下来就是王蛟和余陡两人各自动手,王蛟这边等到了王家畈的分家意见。

后山过了分水岭后的五十亩北霜坡加上附近了五十亩林地,再加上三亩良田就是王蛟手上唯一的家当。

房子是住在王家祠堂改造的道观,要不是一亩不入流的灵田加上半亩正在改造的灵田还需要王蛟操持,王蛟估计连使用权都没有。

也许是大伯王绍光需要树立一个宽厚长者的形象,让王蛟在后山的梯田工作中领个差事,所以王蛟倒是不差钱。

只不过一下子是从金锣圈中的顶层暴发户变成了自耕农的平均水平,还是狠狠打击了一干蠢蠢欲动想要分家的族人。

三亩良田收获不过是六石,去掉一半的佃租就只剩下三石三百六十斤稻米,因为王家畈自家土地是给王家远支族人种的,得有点福利,所以基本上是收获的未脱壳的大米。

脱壳之后只剩下70%的稻米,也就是两百五十斤稻米。

堪堪就够一个重体力者在缺乏粮油副产品的生活。

一般不知情的人自然是觉得王蛟为了分家,算是吃了大亏。

只不过王蛟自己算上在白溪观中一石一百二十斤入社分红,再加上一亩灵田叫了一半的佃租后还剩下的一石一百二十斤灵麦(不入流的灵物换凡俗物以一当十),倒是还能舒坦过日子。

甚至算上王家畈历代公田分红的丁谷丁肉,王蛟依旧能够生活无忧。

只是这是建立在王蛟是个单身汉的基础上。

所以王蛟这边自己不怎么担心,但是母亲余氏那边还是悄悄的给了王蛟三十两的私房钱。

王蛟看着手中的钱有点感动,虽然王家依旧是提供三百两的流水资金让王蛟去收购灵物,但是王蛟还是收下母亲的好意,心中更多的是一种探究:

一个个堂堂流水万两的家族企业,儿媳妇手中私房钱就三十两,王家的钱究竟去哪儿了?

这个疑惑一时半会是得不到缓解,因为接下来的事情更是繁杂:

王绍光借着王蛟的主意,在祠堂里面开了个族会。

王家畈繁衍七代也不过五十户人,加上私盐贩子的生意不错,倒是不需要抠抠搜搜的像某些小社团集会或者是贫困宗族那样每家只能出一人。

五十多户王家族人挤在祠堂之中,不分贫富,一概有份,杀猪买酒,大吃一顿。吃过之后就要照常开堂议事,这个环节和白溪观的社田没有什么区别,就是几个长辈在那絮絮叨叨。

从追思祖先千辛万苦开创基业,到夸奖谁家后生干活棒,作陂开圳呀,禁六畜伤害禾苗呀,禁胡乱砍伐山林竹木呀,条规不一,议论纷纷。

农村宗族会议也不需要做什么会议记录,反正就是长辈想到啥就说啥,底下辈分低或者是家底薄的就全当是吃饭的时候听的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