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你要打谁? 13(1 / 2)

秦王很忙。本来就忙,碰上年关更忙了,至于孩子的老师,这个一点都不急,真要拜师怎么也得七八岁之后。因此赵政早就把它的优先程度向后放。

要不是熊午过来找他,他一时半会确实想不起来还有这事。

看到这位叔父如此自觉,赵政满意的同时,心底默默把对昌文君的警戒程度拔高。

不知道他用了什么办法,竟然让叔父甘愿看轻自身,此等谋智,当真可怕。

心底感叹一句,赵政记下,三言两语把熊午打发走,专心办正事。

他的正事,与魏国有关。

魏王的使臣黄声在蜡祭之前抵达秦国,他身上背负着魏王的期盼。

魏国想要与秦国联合,干楚国一仗。

但秦王不是随便就能见的。黄声先在咸阳住了几天,官员根据日程与赵政的口风,最终将见面时间排到今天。

黄声等待已久,终于带着礼物一同面见赵政。

“魏使声谨见秦王。”黄声恭敬行礼,态度不卑不亢。

赵政让他起身,两人寒暄恭维夸赞,“我们大王觉得您很好balabala”“我也觉得我很好,不过你们魏王也很不戳balabala”。

礼仪性废话唠叨完,进入正题,秦王问:“魏王还有什么话需要你传达吗?”

黄声叹气,宛若倾诉一般,说:“大王为楚国袭扰魏国边境的事情感到忧愁。”

哦~

赵政心里清楚,魏国这是给秦国递刀来了。但现在就和楚开战还为时过早,魏王给理由也不看看时候。

秦王想要拒绝,装糊涂,问:“楚为什么要袭扰魏国边境呢?”

我听不懂你的话,你懂我的意思吧?

黄声就是不懂,回答:“因为楚国想要进攻魏国。”

别管楚国曾经有没有这个想法,反正现在它肯定是想打魏国的。

黄声继续道:“大王担忧仅凭魏国难以抵挡,因此请求秦国的协助,以谋求后手。”

重点在于协助和谋求后手,意思就是,这是魏国发起的行动,请秦国也不只是为了“楚进攻时防御”,更是为了“防御”之后一起干楚国。

赵政明白了。

魏国原来不是递刀,是亲自当刀,想去捅楚国。

这是好事啊,赵政很支持。

局势当然越乱越好,如果只有秦国下场打仗,其他国家观望,这对秦国不利。

但表面上他还是要矜持一下的,就说:“秦国与楚国是世交。”

听到这话,黄声彻底放心了。他知道秦王确实动了出兵的念头。

论交情,七国哪个不是世交,魏赵韩不比秦楚感情深厚吗?照样狗脑子都打出来了。

如果因为这个理由而不能相互攻伐,那天下早就太平了。

黄声便开始上升高度,真诚道:“请问是帮助弱小更重要还是秦与楚的交情更重要呢?”

这是一个相当灵活的问题,如何回答只看秦想不想打,想打就是我们维护正义,不想打就是秦楚天下第一好。

他为秦王铺下台阶:

秦派兵去打楚国不是为了打楚国,您这是为了帮助弱小啊,您又何必担心会因此损害与楚国的关系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