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棋王》发表(1 / 2)

提起这个时代的情诗,自然绕不过舒婷的这首《致橡树》,这首“国民级”爱情诗。

但在情感压抑的年代,这首诗无疑是大逆不道的,引起的讨论,也多以批判为主。

《鹭门日报》当时一整版一整版的批判,最为著名的争论,是《福闽文艺》所组织的将近两年的讨论。

更残酷的是,老一派G命诗人,在当时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

1983年,全国诗歌评奖大赛的颁奖仪式,舒婷一上台就落了泪,“女人写诗怎么这么难!”

而在这片舒婷不存在的时空,江弦暂时还没有将《致橡树》发表的想法。

他还想再留留,时机还不够成熟。

......

10月,团代会召开在即。

《京城文艺》编辑部里一下变冷清不少,常能看着编辑们急匆匆斜着挎包,蹬上二八车来回奔波。

此次团代会,许多来自全国的作家都会列席,其中不乏还没改正错误、仍是y派的,像是王濛,方之...

他们都是早已成名的专业作家,而今尚未翻身,正是和他们约稿的大好时机。

章德宁这段时间就在忙这个,她所看重的目标是王濛。

“这就算是改完了吧周老师?”江弦问。

“嗯,我看没什么问题了。”

江弦和编委周燕如,一起完成了最后的改稿任务。

周燕如收好《棋王》的稿子,这就没有江弦什么事了,最后的刊发工作由她安排。

“老李,你看《棋王》还有什么问题。”

李清泉花了一会儿时间,从头到尾仔细看一遍,点了头。

“蛮好。”

“那就安排刊发了,现在发第10期有点来不及,发第11期吧。”

《京城文艺》是月刊,每月10号发刊,如今虽然还不到10号,但定稿、校对、排版、印刷、邮递也需要大约半个月的时间。

李清泉想了想,“位置安排在第四条,把反映主流的文章放在前面。”

这是李清泉的一手绝活,他极擅长把一颗明珠安排在杂刊上最适当的位置,既不使明珠蒙尘,也能降低刊物风险。

“老周,还有件事要和你交代下。”李清泉又吩咐道:“我估摸着《棋王》的影响恐怕不小,配同期评论吧。”

周燕如愣住。

不是每条作品都有资格配同期评论的,配同期评论的小说,当然是当期杂刊极为看好的作品。

“找谁写?”她问。

李清泉沉思片刻。

“王濛不是在京城么?就请他给《棋王》写一期批评吧。”

......

11月的京城,气温已开始逐渐下降,空气也变得干燥,好些人的脸手已经爬满皲裂,有鼻炎的还顶着个红红的鼻头。

“傅老师,来吃饭呐。”食堂里,张洁微笑着和自己的编辑傅用霖打声招呼。

傅用霖回以笑容,“张老师,你气色不太好啊,是不是最近身体不大舒服。”

张洁最近的状态确实不太好。

她的感情生活极其复杂,并且她对文字有着近乎洁癖的完美主义。

这段时间,生活与文学的双重压力,着实使她有些身心俱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