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何方神圣?64(1 / 2)

《人民文学》杂志社。

《人民文学》1949年创刊,是新中国的第一份文学期刊,第一任主编茅盾,郭末若题写刊名,教员亲自为创刊号题词。

一直到1976年,《人民文学》才复刊,出版工作暂交由了人文社负责。

最近杂志社上下喜气洋洋。

他们在今年第5期的《人民文学》中,放了颗“大卫星”,发表了曾在年前座谈会上讨论过的一篇小说,天津重型机器厂工人干部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

这篇文章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反响,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伤痕》。

一时间,洛阳纸贵,各单位翘首以盼,售报点排起长龙,还有很多工人将这期杂刊买给他们厂长,希望他学习“乔厂长”,领导工人们实现四化。

略显狭隘的文化界,又吹起一阵“改革文学”的东风。

这部作品的影响有多深?四十年后,颁发“改革先锋”奖章时,中国作家仅两人获此殊荣,一个是已故的路遥,另一个就是蒋子龙。

“王扶老师,读者来信我给您送来了。”

“又是一麻袋啊?”

“何止啊,还有两麻袋呢,还在楼下,我没往上搬。”

《乔厂长上任记》能发表,王扶算是头号功臣,正是她冒雨探望,请蒋子龙原谅《人民文学》此前对他的伤害,这才有了这篇小说的诞生。

“王扶编辑,你好。”

王扶抬眼一瞧,瞅着个高大年轻小伙儿。

“江作家!”她面露喜色,站起身,拎把椅子给江弦,“快请坐。”

“王老师您不用客气,我就过来问一下,刘老师把我的稿子给你了吧?”

“刘老师?稿子?”

“......”

瞥见王扶一脸懵,江弦心里咯噔一下。

坏了。

刘茵这个老6!

他将原委解释一通:“我昨儿来递稿,半道碰上了《当代》的刘茵老师,非要拿我稿子去看看,说看完就会替我给你送来...怎么,她没送来么?”

“她忘了吧?”王扶皱着眉,有点捉摸不透。

总不至于明抢吧?

《当代》和《人民文学》,如今算是人文社的左右手单位,说白了都是自家人。

能让刘茵忍不住出手抢稿...那稿子得写的有多好啊?!

王扶越想越不安,“不行,我得去找她一趟。”

俩人一齐站起身,往《当代》所在的后楼2楼去。

江弦是个e人,走路也嘚嘚,跟王扶打听,“王老师,现在《当代》的主编是哪位啊?”

“现在是秦兆阳肩挑着《当代》主编的位子,严文井老爷子之前急性脑血栓,送友谊医院去了。”

“啊?上次座谈会,我瞅见严老精神头还不错呢。”

“唉,老爷子操劳的事儿太多,为了创办《当代》,这又忙前忙后的,累垮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是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就说那位老人家,膀胱癌,还忍着病痛,一直坚持工作,唉,你说多让人民痛心啊...”王扶说着说着难过起来。

“您别太伤心,只要咱们国家强起来,人民富起来,那盛世如他老人家所愿,就没辜负他老人家的付出,您说对么?”

“对、对,江作家你说的真好,年纪轻轻,好高的觉悟。”王扶感动的抹抹眼角,对江弦好感大增。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