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诗人的精神状态不太稳定61(1 / 2)

京城东城区东北部,有一片叫“东四十四条”,明朝称新太仓南门,乾隆时称王寡妇胡同,嗡嗡嗡叫红日路十四条。

《今天》的编辑部便公开设立在这里。

面积不大,屋中央煤炉连接着土制采暖管道,冷炉上堆着一沓一沓的刊物。

“看看谁来了。”

“咦?江老师!”

赵振开拖着江弦进屋,给他倒一杯热水。

江弦还从没有来过他们这个据点,刚巧编辑部里有几位新加入的同志。

赵振开便拉着他给大家介绍道:“诸位,这就是写出《棋王》《动物凶猛》的作家江弦。”

他又给江弦介绍道:“这是万之,这是徐晓,这是遇罗锦...”

《今天》这个圈子里,无一例外都是些响当当的名字。

不过江弦注意到角落里坐着个男孩,其他人都介绍过了,唯独他没介绍,跟搞行为艺术似得,大夏天,头戴着一顶“直筒式”帽子,与其说是帽子,不如说是从旧牛仔裤的裤腿上剪下来了一截。

“江老师,您能给我签个名么?”燕京大学的志愿者查建英问。

“没问题。”江弦接过钢笔,写下一行文字,工整俊逸。

[祝学业进步。江弦,1979年7月16日于《今天》杂志社。]

“谢谢江老师!”

“以公谋私,建英太不老实了!”

“江老师,我也想要。”

“也给我签一个吧,我特别喜欢您的作品。”

编辑部里其他几个志愿者全都激动,一窝蜂围了上来。

“你们先等会。”赵振开拉着江弦去到他办公桌旁,给他抽出张信纸,再替他给钢笔吸满墨,“你说的能现写出来,可别把字写错了,我已经忍不住要一睹为快了。”

“那个人是谁?”江弦没着急动笔,指指那个装束奇怪的男孩。

“他?这孩子叫顾成。”赵振开介绍道:“他那个帽子谁劝也不摘,他姐姐说以前有个外国老太太,送了他顶直筒羊毛织帽,他老戴着不脱,后来扯坏了,他灵机一动,剪了旧牛仔裤一截裤管戴头上,喜欢得不行。

你别看他那样,这孩子诗写的特好:‘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绝了,要我说,这孩子就是为诗而生的。”

“是挺好。”江弦点点头,好奇的瞥顾成几眼。

近代诗人里有两个公认的天才,一个是海子,四岁会背教员语录,十五岁考上了燕京大学,另一个是顾成,23岁就写出了这首只有两句的《一代人》,此诗一出,立马砍倒一大片,确立了他的文学地位。

“你先写吧。”赵振开离开桌前,喝一口水,凑去顾成的身旁,一向严肃的他,也爱拿这孩子逗趣,“顾成,摘了吧,多热啊。”

“不摘。”

“你戴个这东西干嘛?”

顾成心情不错的样子,悠哉悠哉小声嘀咕,“安全感啦避雷针啦保护伞啦...”

他是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他的精神状态又不太稳定。

有研究表明:80%的作家有精神障碍,诗人最高87%,小说家77%,剧作家74%。

当他追求爱情,想和谢叶结婚的时候,谢家人是极力反对的,因为他们怀疑顾成有精神病。

这怀疑并非空穴来潮,据说顾成追求谢叶时,曾经搬来一口棺材放在谢家门口,躺在里面,说如果不同意,那他就一直在这躺下去。

后来顾成也很配合的去了精神病医院检查,结果他比医生更懂心理学,给医生侃了一通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把医生都给侃晕了,最后给出了精神正常的结果。

江弦握着笔,稍作思索,洋洋洒洒一首长诗一气呵成。

“老赵。”

“写好了?”赵振开端着搪瓷杯过来,从怀里掏出包“三五”牌香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