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哪一枚更高?39(1 / 2)

陈启新这一开口,全场的目光又向他看齐。

随后或幸灾乐祸、或纯粹乐子人的种种目光又转而看向朱烨。

朱烨只觉得好笑,瞥了一眼对方,懒得搭理。

“维新,刚才的事不是都过去了吗?”陈子龙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没成想这陈启新见朱烨不理他,直接也当没听到陈子龙的话,分明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咄咄逼人道:

“明之可是也无解决之法?那岂不也变成彼口中的大言炎炎之辈?”

朱烨起先不理他,一方面是真有些烦这种癞皮狗,一直恶心人也挺影响心情的,实在懒得搭理。另一方面也是给筹办的主人一个面子,可这人属实是有些疯病的,竟是谁的面子都不给。

既然他不想要体面,那就别怪朱烨不给他体面了。

朱烨嗤笑一声,“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发问了,那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

“首先科举制度作为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和再分配制度,优点刚才已经说过就不再重复。直接说结论:那就是任何制度只要涉及到权利和资源的分配问题,就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解决,也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万全之法。”

见陈启新又想要开口,朱烨抬手一压,久掌兵权练出来的气势,远不是萌新官员预备役的陈启新能够抗衡的,所以他迎着朱烨平淡的目光,一时竟开不了口。

“你先别急,我也不是说罗圈话,主要是怕你实在理解不了,所以先说明前提。”

“就像周礼不适用于秦,秦法不适用于汉一样,法须常变,变则新,新则适,适法方为良法,推陈出新就是这个道理。”

“然后说回科举,解决你所谓的问题也很简单。”

“上策分科取士早有成例,科分文武,那文科自然可以再分为实学和文学,甚至可以继续细分,为官需要什么分科取官便是。”

“中策也有现法,无非将偏重时事的策论比重增加,少些你所谓的道德仁义文章,自然能让务实的能臣干吏脱颖而出,而让只空谈道德文章的人筛选不中。”

“下策最易,科举之下再立吏科,吏员学习之后考核其才能,适才便可拔擢为副官、秘书之类,陪官员上任即可,仿师爷故事。此法无需办学,考而优则副,副优则扶正。”

“科道选官也是同理,监督法无非是更加透明和公正,考成法也早有范例,无非是修修补补,增益去冗而已。”

“但世事说来容易,这增加的许多部门许多法条,耗费如何?朝廷可有钱粮支持?谁又去监督新增的部门?法条变化会不会恶法伤人?须知实事求是、事必躬亲的道理,单凭嘴皮子讲,能讲出个甚么东西?”

“最后必沦为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抬杠话,实在无趣。”

陈启新闻言非但没有沮丧,反而大喜道:

“原来是个法家的门徒,酷吏的走狗!你言必称法,谓我儒家何?五常何在?”

朱烨也是服了这个人的逻辑,他批判官员的假道德,又强调礼教的指导作用。

合着你需要批判的时候,别人就是假道德,等你需要道德掌管大义的时候,你又成了真道德,这不典型的道德高地表演艺术家么。

他只能掏出两枚铜钱出来,正好一枚价值稳定的洪武通宝,一枚私铸的劣制含铁灰铜钱,对着陈启新问道:

“你既然如此大言道德,那么这两枚铜钱,哪一枚道德更高?”

“自然好钱道德高,私铸铜钱违法逐利,非君子所为。”

“那很好。”

朱烨说完,便将身上的所有劣钱都叫小厮赏给楼下的乞丐,随后又捏着洪武通宝,似笑非笑的问道:“现在,哪枚铜钱的道德更高呢?”

陈启新看着对方那张脸,不得不承认他有些嫉妒,也是因为对方堪比潘安的长相和独特的气质,让他头脑发热选了个如此棘手的对手,更是让他陷入现在这种尴尬的局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