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家宴二三事(2 / 2)

高婉瑜主要还是对药膳感兴趣,她理解中的所谓食谱,不过是几道古时的菜品配方,她就是开酒楼的行家,研究菜谱也有不少。

最大的发现就是古代其实没什么好吃的,倒不是厨师能力不行,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时无论是调料、工具还是蔬菜、食材都普遍不如现在的丰富好味。

熊成辉见又聊到了自己,嘴里的无实物表演也演不下去了,“你们聊就聊,不要打趣我,我能认识什么大厨,有什么舍不得?”

“不过如果药膳成了,玉嫣也要有一份。”

高婉瑜冲着熊成辉翻了个大大的白眼,“玉嫣跟我的时间可比跟你的时间长,我当然不会忘了她。”

这玉嫣就是高婉瑜的陪嫁丫鬟,如今成了熊成辉的妾室,跟着高婉瑜之后也刚刚怀孕。

一顿晚饭吃了许久,还没等朱烨找个地方消食,朱老爹的结拜兄弟,他的亲干爹高锦就又招呼他谈事。

其实事情早前就谈的差不多了,需要注意的无非就是钱庄库银需要往应天府的总部运输,还有部分税银漕粮也需要押运,再就是各种官员大商的船队想要跟队,等等无非就是利益往来上的细碎事情。

当然朱烨也不是什么大善人,帮人还不求回报。

商人和官员这两类人最是懂得取舍的群体,所以这些事情自然都是付费项目。

粗略算下来,哪怕朱烨的随队商船都是空载,只靠武装押运这一项的收益,他就亏不了本,甚至还能小赚。

当然船队的规模越大,港口的吞吐量要求就越高,不可避免的就会造成商品的挤压损失利益,不过这和朱烨的关系不大,他完全可以挑利润高的交易,压的货无论是荷兰人还是葡萄牙、西班牙两兄弟,都求之不得多多益善。

所以如果朱烨心黑一点,他甚至能够仗着单一货源的量大优势狙击物价,赢了他高价脱手赚取利益,输了就反手低价收货往海外交易,一样大赚,甚至稳赚不赔。

没办法这就是垄断的好处,沿海这些海商,大多还是跑一跑国内贸易和对朝对倭贸易,再远一点就要靠朱烨了,没了他的护航,印度洋和南洋的海盗足够他们赔干家底。

什么你要问他们为什么不组建护航战舰?

那朱烨又不是死人,他说打海盗,这个海盗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反正死人是没办法说话的。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明天熊文灿会带个人来,咱们钱庄里的钱可以给这个人支用,据说有通天的关系。这事也和你有关,你想不想弄身官皮穿穿?”

老海盗虽然上岸从良了,可是和自己人说话时的语言神态是骗不了人的。

“嗨,不就是招抚那一套嘛,亲家玩这一招也是老手了。我倒是无所谓,他陆上的官,又管不到我海上的人。聪明了咱就听调不听宣,偶尔配合一下给他弄些声望,不聪明他也奈何不得咱不是。”

高锦眉开眼笑,不住的点头,“对咯,还是你小子活的明白。咱不能跟他太近,又不能跟他不近,这对双方都好,做出来的事是给外人看的,咱内里的事情别人又不知道。”

“又不是没根脚的,轻易也没人敢欺负咱,有一身官身,以后移民也有门路不是?你在东番发展的越好,咱在陆上的背景就越硬!我算是看出来了,现在这世道,还是钱重要,没钱连兵丁都养不起,官?盛世的官才是官,乱世的官只剩两张口。”

朱烨虽然认为高锦太过低估明帝国官员的实力,但对于其它的一些道理还是认同的。

这也是帝国末日时的通病,积重难返、沉疴不治,药轻没疗效,药重一波带走,比走钢丝还难。

现在的大明如此,以后的大清也是一样,甚至于朱烨那个时代,还有个世界帝国也同样如此,乱动之下歪招频出,徒增笑尔。

而这种衰朽最能直观体现的就是财政崩溃,钱或者说财政才是维持一个势力必不可少的粘合剂,当内部人人都自私自利,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时候,距离其崩溃之期也就不远了。

当然,朱烨也没资格指摘别人,他一钱银子的税都没给大明缴过,所以说他也是自己批判的一份子。

人啊,总是在双标的路上越走越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