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这就是现实(1 / 2)

临战谈判,其实是个苦差事,属于麻杆打狼两头怕。

更何况是一方被迫要签订城下之盟,鱼死网破不得不防,所以地点的选择就很有学问。

又是繁琐且持久的往来沟通,最终朱烨实在不耐威胁继续炮击,才终是一锤定音定下地点,选择在离城三四公里的背坡小盆地处,那里河道狭小,大船无法进入。

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和这些西夷交流不能太讲道理,语言虽然优美,但杂音太多,稍不留神就容易陷入辨经的困境,远不如大炮声量大、道理明。

两方各自带人不多,终究还是见上一面。

荷兰方面除开热兰遮城的行政长官汉斯·普特曼斯外,只有一个副官和5名兵丁。

不是普特曼斯不想多带人手,实在是热兰遮城的防御捉襟见肘,这5人还是他的预备队外加警卫员,算是个人雇佣的私兵,就这也被他编入预备队,要随时应对战场危机。

他也是防备对方万一存了假谈真攻的心思,才不敢抽调兵力以壮声势,最重要的是有朱烨往常良好信誉的背书,才让他有如今赌命一般的决断。

当然城内的后手他也安排妥当,可以确保即便在自己被俘的情况下,热兰遮城依旧能够正常运转,他是不会让自己亲手建立的城池陷落在自己手中的。

朱烨方面则随意了许多,赵舒业和朱火算是随行副官,另外又点了10来个亲兵,中间就有他看好的原大明总旗郝效民。

这人在两场战争中都幸存了下来,还各有斩获表现很是不错,如今已是管着十人的小旗,距离官复原职只差一步之遥。

朱烨倒是丝毫不怕荷兰人玩擒贼先擒王的那一套,他自身实力够硬,就是有底气。

另外说到底,朱烨始终是优势一方,所以看似选择的谈判地点是双方火力都不能达到的地方,可是众所周知,船是可以移动的,而城池不能,大船不行不还有小船么。

真想要耍心眼子,说实在的也不需要什么炮舰,朱烨自己一个冲锋对面这老的老小的小的都要嗝屁。

普特曼斯其实是没有看过朱烨亲自作战的模样的,所以见到对方的队伍,才算是终于舒了口气,自认为是赌对了人品。

对方没有玩花招,不但自己的安全有保障,也表示出明人确实没有攻占热兰遮城的打算,在这个基础上,这次的危机算是初步得以控制。

随即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一方面是为荷兰有个这样的对手而头疼,年轻富有朝气、锐意进取又不鲁莽、自信开放亲近民众,这样的人物放眼欧洲,也是一流的统帅,公司真的能在东方有所作为吗?

普特曼斯更是为当下面临的谈判苦恼,收起拳头并不代表友好,也有可能是在蓄力,对热兰遮城没兴趣,那感兴趣的必然是其他资产,而他们在如今这场的牌桌上已经输出去太多的筹码。

朱烨见老对手眉头紧皱不率先开口的模样,他也乐的自在,笑看阿火指挥士兵撑起便携式的小桌和马札,也在打量着这片山坡的地势。

老实说这些殖民者干多了殖民的活计,对应的专业素质属实是练出来了,从热兰遮城的选址,到从周边一系列地方中选出这么个谈判地点就是一绝。

热兰遮城扼守半岛入口,远离高地丘陵,防止被敌人从高处部署火炮轰击城内,所处的位置又正好卡在陆地的中间,两侧延伸火力足以覆盖到海面,又不会留出太多的陆地供敌人登陆展开部队。

半岛外的海域都是浅滩,大船开不进来,小船又携带不了重炮,也就是朱烨这种拥有大型炮舰的人才能仗着船大炮远欺负一二,这还是在对方岸防炮暂未到位的基础上,否则岸炮对舰炮,优势在城不在船。

“咔啪”

随着桌子组装完毕发出的轻响,朱烨收回目光看向普特曼斯,伸手邀请对方落座,“那么,咱聊起来?”

朱烨虽然懂荷兰语,但说的却是汉语,现在东方还不是百十年后的模样,所以来此贸易的势力,大多会一些汉语,朱烨就知道这个普特曼斯在东印度公司中,也是著名的所谓汉学家。

其实同一般的印象不同,欧洲在17世纪是流行过一段时间的东方热潮的,汉语和对应的书籍经过耶稣会的传播,影响了很多欧洲的贵族和上层阶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