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与沈家断亲(2 / 2)

三天里,小花忙前忙后,端饭、倒水、买药,村头沈家那波人,却连个面都没露。

经历一场大病,我想明白了谁亲谁远,沈家那波人,有多远滚多远,甭想再沾我便宜。”

人,经历一场大变故,思想确实会通透一些。

许保康信了六分,却仍迟疑道:“大青,你真跟那帮人断绝关系了?”

“舅,断亲时,大队书记是见证人,麦场内的人,也都支棱耳朵听着呢,怎么可能有假。”

许保康心安了,“断了就好,往后,你好好种地,攒钱娶个贤惠媳妇。哦,对了,大队给你分了哪块地。”

拐角离刚才闹剧地方,有个百来米远,许保康听清了‘断亲’,却没听清五人在谈论什么。

“舅,陶洼的五亩地,全归我了。”

“陶洼?”许保康震惊不已,“那是块水洼地,种不出庄稼的,咋能把它分给你?走,我领你找书记说理去,让他重新给你分块地。”

“舅,刚大喇叭不是说了,‘分田到户’已经结束了,哪里还有余田分给我?再者说了,陶洼那五亩地种什么,我心里已经有谱了。”

“你想种啥?”

“舅,种啥...我也不瞒你了。

斜坡上,我打算种薄荷、大豆、紫苏等。

平缓、没有积水地,我打算种高粱。

长年积水地,我打算种菱角。

舅,你人脉广,认不认识种菱角的农户,我想买些菱角种子,或者菱角苗。”

“成啊,点子不错。”

许保康眼睛发亮,他听了这番话,知道外甥沈青下工夫研究了,也是真心想种陶洼那块地。

斜坡,面积不大,但发生积水概率小,种点喜水的庄稼,即便土质不好,也能打点粮食。

高粱,根系发达,吸水力强,是高耐旱、高抗涝庄稼,哪怕长在一下雨就会积水的平缓地带,它的根系也不会被泡烂了。

莲藕、荸荠、茭白、菱角等,都适合种在长年积水区,但是,其它几个,要么采摘难,要么对水深程度要求高,要么过了播种时令,菱角,才是最优选。

许保康边打量板车上的货,边说道:“辛乡镇王莲村的林有祥,是种菱角的大户,我过两天,要到辛乡送咸鸭蛋,帮你问问林有祥,有音了,我叫小花给你传话。

这几天,你也甭闲着,把陶洼的草薅一薅,洼地里的土整一整,要是买种子的钱不够,尽管来找我要,咦,你这袋小麦---”

“哦,发芽了!”

沈青说的云淡风轻,许保康却很不淡定。

“发芽?”

怪不得麻袋摸着软软的,没干麦子的质感,许保康解开麻袋,伸手检查一番,发现底、中、上的麦子,全都是发芽的。

“大青,你被坑了,发芽小麦即便晒干了,那打出来的面也发粘、没面筋,擀面条、蒸馒头、烙油饼,甭管你咋做,吃起来口感都像浓浆糊,粘牙得很。”

“舅,我没被坑,我就没打算把发芽小麦打成面。”

“那你计划拿它做什么?”

沈青将麻袋系好,“暂时保密,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啧,到底是长大了,外甥学会藏秘密了。

许保康欣慰一笑,“你心里有主意就好,鸭场还有事,我先走了,太阳毒,你也赶快回家吧。”

许保康走后,沈青套上板车的绑带,拉着板车,朝安宁村的方向走去。

路上,遇到上坡,他就身子前倾,胸膛和腰腹将绑带绷得紧紧的,使劲将板车拉上坡。

遇到下坡,他就身子站直,迈着小碎步,手上使得劲,不是向前拉,而是向后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