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树舌灵芝52(1 / 2)

黑豆,学名龙葵,别名一大堆,基本一地一个叫法。

有散淤消肿、清热解毒、抗菌之效,喜生于田边、沟坡、路旁。

因内含龙葵素,吃多了容易腹泻、呕吐、脱水。

于是乎,沈青只摘了一小捧,就不再摘了。

“大黄,前边开路。”

沈青边漫步在小路上,边抛起一粒黑豆,张嘴接住,并把它咬破,惬意自在滴很。

一人一狗,走走完完一个小时,进入了青山边缘地带。

途中,还路过一片占地五亩的柿子林。

花儿已经凋零,繁茂的枝丫上,结满小拇指指甲盖大小的绿柿子。

不知是何缘故,柿子的叶片、果柄,布有一些小黑点。

沈青念及要上山探宝,并未探查柿树一番。

青山,是连绵群山的统称,因从远处看一片翠绿而得名。

青山的每座峰,都有各自的名字,沈青正前方的山峰,叫做鸡头峰。

此刻,他脚下的路,由‘平缓’变‘斜向上’。

两侧,也多了个越往前纵高越长的土坡。

土坡上,爬满了藤类植物,绿油油的叶片间,藏有无数小浆果。

那浆果,形似草莓,绿色的萼片上,有一表面麻麻癞癞的红果子,像极了水果软糖。

果实很诱人,沈青却不采,概因它是蛇莓。

不酸,也不甜,一点味道都没有。

走了一里来地,脚下的路变平缓了,两侧土坡上的植被,也由‘藤类’变化灌木,甚是是树。

沈青发现了一棵拐枣树,枝繁叶茂的,弯弯扭扭、棕灰色的果实,压弯了不少的枝丫。

拐枣,别名万寿果。

果实甘甜如蜜、营养丰富,若不是等到秋季才会熟,沈青高低得摘上几把。

很快,一人一狗真正踏入鸡头峰地界,身处在板栗林中。

一棵棵高壮的板栗树上,挂满裹有绿毛刺、能当武器使的板栗。

野板栗,是摘不尽的,落在地上的板栗,不仅为山中动物带来盛宴,腐烂成泥后,还会滋养大地,孕育更多的野草和菇类。

沈青此趟前来,所奔之一就是菇类。

菇类,除了寒冷的冬季,哪个季节都能长。

沈青寻一长木棍,边拨拉草丛,边寻找菇类的踪迹。

别说,他运气还挺不错,用木棍拨拉了五六分钟,就在一丛草的边缘,发现了三个蘑菇。

那蘑菇裸露地表的部位,像是有人买了汉堡包,吃掉了鸡肉、生菜,却把面包随意丢到了地上。

沈青没上铲挖蘑菇,而是用木棍头戳了几下菇盖,他可不想被溅一手的青灰。

那蘑菇,杏香镇的人,叫它土包青子,学名叫马脖。

有土黄色的,也有灰白色的。

嫩时,质地紧实,掰开可见青褐色的孢体。

熟时,质软,孢子成熟,轻轻一碰,便会炸开青褐色的尘灰物(孢子)。

是以,马脖,嫩时可食,熟时远离点,一不小心,会被溅一身的灰。

沈青连戳数下,眼前的马脖都没有炸开,他便从篓内取出铲子和麻袋。

铲菇-扔袋-背起-继找,可谓是一气呵成。

很快,他又在一棵板栗树的树根旁,发现连成片的马脖。

挨个用木棍戳了戳,都没炸开,遂蹲下来开挖。

马脖,不是啥稀罕物,不然,也不会这么容易被找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