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乡:落魄 1(2 / 2)

易道将目光从田间地头收回来,踱步回到自己的小房子里。那是一间租来的民房,大约二十来平,水电齐备,还隔离出一个小卫生间,一张床,一张桌子,墙面是已经泛黄的白灰,装修极其简单。

房子的主人早就举家搬到城了去了,这里不过是额外的一份收入,一栋房子里大大小小隔离出来十几间房,分租给不同的租客,一年也能有几万块钱的收入,相当于一个房客一年收入的绝大部分。

在相对发达的几个省份,本地人大多经营着这种业务,外地人来到这里谋生,吃住在当地,开销之外的部分才算得上收入,那是用来维持老家生活运转的全部。

村子紧挨着一个市场,市场里只有一种业务——石头。这是一个大型石材市场,常驻着上千家石材企业,其中很大比例是福建老板,一少部分是本地人,另外一些是从事这个行业一段时间后自己开店营业的,在普通工人眼里,也算是小有成就的人物了。

这里鱼龙混杂,每个省份的人都有一些,说话时总免不了带些地方口音,熟悉的人总能第一时间分辨出对方是哪里人。

易道在这个行业里也混了些年头了,听音辨人自然是驾轻就熟。方言,往往承载着一个地方的文化,不同的语言习惯,代表着不同的人情世故和处事原则,会在只言片语中静静流淌。

福建人商业文化背景浓厚,有利则趋,无利则去,他们大多有着一颗当老板的心,敢于把自己的全部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敢打敢拼。只不过对于外人而言,总给人以缺乏人情味的感觉,这对于农耕文化的大部分国人而言,难免显得有着冷漠。

商业以逐利为目的,老板以公司作为工具为自己牟利,这是商业不变的法则,很难说是好是坏,但越是将利益分得清晰明白,越是能在利益往来中获利。

相对而言,很多进城打工的农村人习惯了另一种文化背景,总喜欢在人情与利益之间求个平衡,不愿伤了和气,该谈利益的时候拉不下脸去谈,其他时候又总在心里盘算,是不是哪里吃亏了,要不要再谈一谈,难免给人不爽快的印象,亏,也自然吃得多一些。

易道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虽然进城有些年头了,但这个毛病至今还在影响着他的一言一行,他知道这会在利益纠葛中处于下方,但就是改不掉这个毛病。

易道经历过很多老板,没有一个不说他是好员工的,但易道从没拿过真正的高工资,以前总觉得自己傻,后来明白了,这是命。

你明明知道这样对自己不利,但就是改不掉,或者说内心不愿改掉这样的坚持,才有了一次次的吃亏与明悟。或者可以说,他是在为自己的坚持而埋单,以成全自己还是那个自己,而不是一个被市场利益化了的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