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再次见面 24(1 / 2)

18世纪初,法国大革命还未开始,大明率先开始自身的文化改革。

新任明皇自幼读书走天下游遍中西,知东西方差异和糟粕,力求文化改革,增加大明活力。

大明朱元璋在把孟子丢出孔庙后,历代皇帝依旧都是尊孔尊儒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谁能想到,出来了一位哲学皇帝。

作为一位钻研哲学的皇帝,且作为一位拥有亚洲最高权利的**统治者,他最爱干的事就是批判东西方古代。

不信天不信地的他,深知历史洪流无法阻挡,新时代的到来,让科技生产力不断提升,历史正在督促他改革。

他力求大明能够在这场洪流中顺势而上,维持大明在亚洲美洲太平洋的霸权统治。

距离最近的儒释道三教和礼教,自然被这位哲学皇帝批判的体无完肤。

力求反抗以儒教为首的三教,对这位皇帝展开反击。

自幼通过实践来洞察真理的哲学皇帝,以一招回归三教原旨重立百家争鸣扩大公立学院的方式,瓦解三教的反扑。

就像曾经的春秋战国一样,周朝封建统治瓦解,百家争鸣的出现,是为新时代中央**的到来提供有利的新思想。

新百家争鸣的出现,迫使三教不得不后退,将自己的思想进行量化世俗化,从而为老百姓揭开那不可逾越的儒教面纱。

为了继续维持统治,这位哲学皇帝不断花费自己的内帑,开办公司建立工厂。

资本的力量让这位皇帝吃下最大的红利,脱离百官在钱财上束缚,从而依靠力量实现更多政治抱负。

这就如同朱棣时代一样,郑和下西洋所赚得的钱财,让朱棣有了主动权,能够在不受百官掣肘的情况下,完成国家的建设和支持对外战争。

百官朱门苦不堪言,哲学皇帝依靠资本力量,将他们积攒的金钱不断压榨,致使百官朱门不得不跟随这位哲学皇帝的脚步。

哲学皇帝以国家资本压迫百官朱门进行资本化,在这自上而下的改革下,至此大明上下率先完成资本化。

新时代的到来,正在解放年轻人的观念。

自幼饱读诗书的朱恒昭,加上天生富贵的身份,自然能够接触到更新更先进的思想,喜爱艺术的大明皇帝醉心于文艺,自然不在乎太子的自由恋爱。

“我第一次见别人失恋。”周龙有些幸灾乐祸,他望着远处的男女。

“她为什么会靠在别人肩膀而不是靠在你的肩膀上,到底是她势利还是你做了什么不对的事,亦或者她本就是那种脚踏两条船的人。”

“没有!”朱恒昭用手抹掉脸上的雨水。“我是今天才发现的她。”

周龙将伞撑高,为朱恒昭遮住头顶的雨水:“如果她是什么富贵之人,我能够理解甚至还会笑,如果她是一个普通人,我依旧能理解,但我不会去笑。”

“淋了这么长时间的雨,你就不感觉头昏脑涨全身发热?”

“有点,估计是受寒生了热毒。”朱恒昭没有嘴硬,他现在的身体的确有些不适应。

“人要学会自尊自爱,更要看开看透,不能因为这点事就害了自己的身体,还郁闷了自己的心。你与其在这里一直盯着她看,还不如等明天鼓起勇气和她分手,就说自己配不上她无法给她更好的生活,你看她是否会挽留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