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日常训练 111(1 / 2)

阳光明媚的四月天里,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坐落在山脚下的清泉市三中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校园内一片宁静祥和。

4 月 18 号这一天,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只是平凡的一天。

清泉市三中的初一学生结束了他们期中考试的最后一门考试。

随着铃声响起,考场内的同学们纷纷交卷离开座位。李由收拾好自己的文具,回到教室。

\"走啦。\"回教室收拾好东西之后就背着书包准备离开,看到刚从考场回来的梁鹏海打了声招呼。

梁鹏海回应道:\"真爽啊!李由,你考完都可以回去了,我们还要再这补一天课呢。\"

李由笑着说:\"是啊,不过我也相当于是补课呀,只不过你们在教室里上课,我要去训练场罢了。\"

梁鹏海点点头:\"貌似也是哦。\"

今天已经是周五了,不同的是,李由无需像其他同学那样留在学校继续补课。

......

“砰!砰!”

训练馆内不断传来击打羽毛球传来的声音。

李由正在进行多球训练。

莫金婷则在对面给他扔球。

旁边也有其他的助理教练在观察李由的表现。

这些都是在前面李由频繁跳级,以及前面获得全国冠军得到的一点特权。

省里投入到他这里的资源明显增加了。

不仅配备有教练,助理教练,还有相关的一些有关运动相关的其他人员。

比如队医,心理医生等等。

不过这些并不完全都独属于李由,只不过他可以去的次数多一些。

省队是希望李由能够正常的成长起来而不是受伤导致天才如流星般逝去。

运动员影响成绩的首要因素就是伤病。

李由现在才11岁不到,进行不了大重量的训练强度,不然很容易受伤。

强度提升不起来,他们还是花费很多的时间在多球训练上,以及专门配备了相应的摄影机器来拍摄训练的影像来分析李由的缺点,然后进行改进。

不过这样的机器也蛮贵的,李由能使用到的机会少之又少,一般都是将这种机器给成年球员使用。

不过李由也获得了一个月可以使用一次的机会。

为了不浪费这次机会,莫金婷也找了个和李由实力差不多的实力。

既然14岁的打不过,那我找16岁的总行了吧。

莫金婷找了一位叫郑浩源的选手来陪李由进行对练。

几乎进入青春末尾期的郑浩源身高1米77,比李由高了有15厘米。

这将成为李由对练时候的一大劣势。

第一局,李由就被这样的身高优势进了不少的球。

身高高则意味着他击球点位也随之增高,这种身高优势带来的进攻压力也十分的大。

面对这样的进攻选手,李由选择了反手反击的战术。

第一局,郑浩源凭借自己凶猛的杀球,极快的球速让李由频繁失分。

一时间内让李由的防御如同虚构一般,被疯狂得分。

最后以12:21输掉第一局。

第二局,开始有些摸清对方球路习惯的李由开始大发神威。

其实说实话李由记忆能力对他来说也相当于是一个变相的摄像机。

只不过这个只能用来记录对面,而不能用来记录自己的比赛过程。

现在教练就是通过影像来分析他,而他也可以通过记忆力来分析对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