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曝光黑作坊(1 / 2)

  这不得好好培养一下,唐老夫人看着皱纹多又有白发,但她已经让东厂查过了,这位老夫人只是操劳家业过度,看起来比较苍老像七十的,但实际上才刚五十岁,只要保养得当,还能再干至少二十年的事业。

  “殿下谬赞了,老身愧不敢当。”

  唐老夫人的皱纹,都愉快地舒展开来。

  慕听雪询问土糖寮的制作流程。

  唐老夫人赶忙答道:“牛拉木辘榨蔗,锅灶熬糖,瓦器分蜜。”

  与慕听雪所料不差。

  是非常标准的古老土法熬糖之法,以现代的标准来看,是极为落后的,在古代,勉强差一点及格。

  为什么差一点?

  “为什么用木辘,不用大石辘。”

  慕听雪视察着砖瓦结构的土糖寮,一座座熬糖屋,一座座榨甘蔗汁的大棚子。

  她首先进去的,是榨汁棚子。

  只见十个大木辘碾子,扎根在地上,碾子是沉重的实心木头制作的,用健壮的老黄牛拉着木辘,碾压甘蔗,进行榨汁。雇来的民工,则在一旁飞快地手削甘蔗皮,削好了统一放入木辘里头,牛拉辘,挤压甘蔗汁。

  压榨出来的甘蔗汁,沿着木辘下方的沟槽,流入事先准备好的超大容器里,有木缸,有瓷缸。

  看管容器的、削甘蔗的、操纵老牛的、处理甘蔗渣的,工人们分工明确。

  “石辘?”

  唐老夫人露出惊讶之色,“唐家祖祖辈辈碾压甘蔗汁,用的都是实木辘,从未听说过有石辘。”

  慕听雪弯腰,捡起来一簇甘蔗渣,在手里捏了捏。

  “你看,用现在的木辘,这甘蔗渣里头还有至少五六成的汁水残留,榨力不行,设备得改进。”

  第272章 曝光黑作坊

  这个榨汁率是非常差劲的,相当于四成。

  原料浪费巨大,相应地,可提升空间也是巨大。

  古时候没有现代的大型榨汁机,能够做到九成以上的榨汁率,也没有离心机进行分离,但清朝时期才出现的石辘,是可以拿来用一用的。

  “一直都是如此的,甘蔗汁用木辘,来回碾压三次,也只能榨出这点汁水。”

  唐老夫人对石辘很感兴趣,便问道,“云煌几十个制赤砂糖的大小家族,他们麾下的土糖寮,据老身所知,也用的都是这种传统木辘。老身懵懂,还望殿下不吝赐教,这石辘,究竟是怎样的?能够多炸出多少甘蔗汁来?”

  慕听雪让人准备了纸笔。

  当即画出了清代强力榨汁工具,牛拉石辘的图纸来。

  比这种牛拉木辘相比,不仅仅是材料上的不同,也有不小的零件区别。

  唐老夫人看了图纸之后,激动起来:“殿下的石辘设计,果真巧夺天工!木辘用的是木齿轮,一个辘带动第二个辘;这石辘却是铁制的齿轮,石制的大碾子,齿轮相扣的更为复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