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竹峰寺》 3(1 / 2)

一觉醒来已经是日头高悬的中午了,还好已经大三的林野没有什么课了,就算有课他这个专业的教授们也不爱点名,对林野来说,大三属实是苦闷人生中最肆意畅快的一年。

起床洗漱一番后,他背上笔记本,计划先去吃顿冒菜,接着再去图书馆。

他特别钟意故意错开吃饭的高峰时间到学校各个小店里独自食用。虽然不是什么特别好吃的美食,但是那种悄悄溜出教室,一个人慢慢悠悠的闲逛,独自安抚口腹,确实是他学生生涯最为快乐的时光之一。

点了大份的冒菜,毛肚、烤鸭、龙虾,这些平时不敢点的,他像是刻意报复一般,一个劲的全部点上,吃饱喝足后,闲适的沿着湖边小路,踩着落叶松针,听松树在风中漱漱作响。

图书馆就藏在学校松树山林里,走在石板上能听到阵阵虫鸟啼鸣。

很好,这个环境很适合我接下来要写的作品——《竹峰寺》

是的,林野已经选好了第一篇“出道”的作品,就是陈春成的《竹峰寺》,陈春成是第四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的获得者,《竹峰寺》收录在他获奖的短篇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里

陈春成是很年轻的国内新生代作家,人长得也秀气,国内挺多女粉丝,这年头,当个作家也是要有流量的,不然作品根本卖不动。

余华评价《夜晚的潜水艇》是,既飘逸又扎实,想象力非常丰富,写现实的部分又很扎实,转换和衔接都做得非常好,很老练的作品,觉得他是一个前程无量的作家。

不过林野觉得这个评价里包含了太多商业互吹的成分,实际上第四届第四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蛮水的,《夜晚的潜水艇》能获得首奖,林野认为也是跟这个奖项的性质有关,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主要就是挖掘年轻的新生代作家。否则仅仅凭借着《夜晚的潜水艇》其实难以服众,因为里面好些短篇在林野看来写得并不出彩,没有克制住自我的表达欲。

陈春成在林野看来是个挺特别的人,他的文字功底特别好,尤其是古典研究,林野看过他的一篇诗论《绮怀与焦虑》,里面提到了黄仲则的七律以及他仰慕李白的难学之处。很见古典文学功底以及诗歌的见地。

在小说里,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心性影响的印记——《竹峰寺》里的“我”坐在寺门外的石阶上,看天一点点黑下来,想到的是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段落,而小说写“我”在寺院溪水观景那段既有诗歌的韵律又有古典的美感。

“石砖缝里,野草像水一样溅出来,四下流淌。庭中松、柏、菩提树,均极高大,浓荫压地,绿到近于黑。日暮时枝叶望如浓墨,凭空堆积,枝叶间鸣声上下,却不见飞禽的踪影,又热闹又荒凉的样子。”几乎就是诗歌。

但是他写的小说却往往过于自恋,说是自恋,其实就是自我意识过于强烈,而这也是年轻作家常常犯的毛病,过多的自我往往会伤害到文本本身。

但是不可否认的就是陈春成确实是很有灵气的作家,别致格局、精巧构件、璀璨细节,这是他作品的特点,也是他为人称道的地方。

而《竹峰寺》就是他的代表作,《竹峰寺》围绕一所处于荒地之中的寺庙展开,在从宁德到屏南盘山的公路上,穿行于山间隧道,短短的二十秒里,“我”看见了茂林之中露出一角黑色飞檐,由此产生了好奇之心;大学毕业之后的暑假,“我”上山拜访竹峰寺,见到了山上的同龄人和尚本培;六年后再次上山,心情不同以往,也知晓了寺庙的历史过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