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把柳树拔起来!64(1 / 2)

“遵旨。”贾琳琅道。

贾元春此时看向贾琳琅的眼神可谓是满心欢喜。

旧在深宫中,和族里的联系日渐少了。

心里常常惦念着的,就是自己这个聪慧乖巧的弟弟。

一见到他,就想把所有的委屈和担忧都倾吐出来。

但是耳目在旁,什么也说不了。

才说起了灯谜一事。

她也知道,王子腾联系过贾琳琅,但并不清楚二人之间,具体聊了多少,贾琳琅对如今家族的处境又了解多少。

于是才出了这三个灯谜,让贾琳琅去猜这灯谜背后的谜底,也猜她真正的意思。

结果是,贾琳琅几乎完美地猜出了她的答案,也几乎完全领会了她的意思。

而贾宝玉那第四首诗,也很明显和前三首不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她将前三首细细读下来,看到的只有一个惫懒孩童,在看到大观园的风月无边后,心中生出在此游乐在此终情的无邪之心。

好则好。

但是不合时宜。

只能说,像是晚唐李煜早年写的花间词,而且还达不到那种美。

而第四首的“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则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

不仅仅是赞叹了盛世并颂圣这么简单。

这句就像是一种补救。

将前面三首自己的痴蠢之态解释为在盛世下的无忧无虑,再结合前三句又勾画的是一副盛世图景,可以说是非常圆满地补了回来。

......

这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得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跑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

贾蔷连忙呈上锦册并十二个花名单子。

太监禀了元春,最后点出来四出戏。

《豪宴》,《乞巧》,《仙缘》,《离魂》。

后来,又有龄官单独得赏了金盘糕点,演了《相约》、《相骂》两出。

元春极其喜欢这孩子,又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方才撤筵。

贾琳琅一直待在元春近前,二人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时不时互相余光暗视几眼,心中俱是叹息。

元春叹的是,这日之后,恐再无缘见了。

贾琳琅叹的是,自己还是太弱小,只能眼看着姐姐如此伤心模样,又无可奈何。

后来太监们一一点了赐物,禀了元春后,各自发放。

贾母的是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拐拄一根,伽楠念珠一串,“富贵长春”宫缎四匹,“福寿绵长”宫绸四匹,紫金“笔锭如意”锞十锭,“吉庆有鱼”银锞十锭。邢夫人、王夫人二份,只减了如意、拐、珠四样。贾敬、贾赦、贾政等,每分御制新书二部,宝墨二匣,金、银爵各二只,表礼按前。宝钗、黛玉诸姊妹等,每人新书一部,宝砚一方,新样格式金银锞二对。贾兰则是金银项圈二个,金银锞二对。尤氏、李纨、凤姐等,皆金银锞四锭,表礼四端。外表礼二十四端,清钱一百串,是赐与贾母、王夫人及诸姊妹房中奶娘、众丫鬟的。贾珍、贾琏、贾环、贾蓉等,皆是表礼一分,金锞一双。其余彩缎百端,金银千两,御酒华筵,是赐东西两府凡园中管理工程、陈设、答应及司戏、掌灯诸人的。外有清钱五百串,是赐厨役、优伶、百戏、杂行人丁的。

贾琳琅的,则是一块玉佩,单论形制,比贾宝玉生下来衔的那块要精巧玲珑的多。

上面有四个字。瑕英琼琚。

贾琳琅见了这玉佩便笑。

他知道元春是把自己小时候的玩笑话当真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