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皇帝起疑 216(2 / 2)

声音不高不低,还带着说笑口气,当讲故事给皇帝解闷听。

皇帝却没有当是听故事,反而神色认真,沉思片刻,才卸下冰冷的面孔。

“朕也以为韩建没那个胆子。这么说来,文王应该和娄山案没有关系。娄山案涉及朕的国本,朕相信交给星河一定能查明白其中的真相。”

董公公附和:“陛下说的是。”

没有十足的证据,皇帝是不会对文王下手。

最了解皇帝的人,莫过于董公公。

昨日华钦风在大殿上说的话,皇帝并非只是生气。

他对华钦鸣的偏爱不假,不代表身边没有安排监视的人。 皇帝面色一转,气道:“韩辛做出如此混账之事,朕想到就生气!居然还与星河同为侍郎,就韩辛这副德行怎么配与星河相提并论?找个机会让荀白、吴管中那些老臣管管,别整天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董公公:“是。就算陛下不说,御史台欧阳大人应该也会上本参奏。说到小张大人那可是五岁作诗、六岁成画的神童,百年难出一人。”

提到张星河,皇帝的脸色立即转好。

语气亲和:“星河这孩子无论脾气秉性都像极了他的父亲,最难得的是那份忠心,让朕安心。”

龙颜浮现一抹惋惜:“可惜谦和走得早。”

张谦和,张星河的父亲,皇帝的伴读,从小的玩伴,感情深厚。

一想到他,皇帝神色忧伤:“当年若不是为了试药,他怎么会年纪轻轻就离开了朕。”

董公公安慰:“张大人宅心仁厚,是为了饶国百姓牺牲的,陛下不用自责。如今小张大人得陛下信任重用,张大人泉下有知,会欣慰的。”

“说着说着就想起以前的事。你说,朕是不是老了?”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真命天子也抵不过时间,终是要老去。

董公公很会说话:“陛下正值壮年,怎么会老呢。陛下忆惜故人,乃是重情。”

皇帝摇摇头:“行了,朕知道这话问你是白问。要说敢直面朕说实话的,也就是风王,他那个莽撞直言的性子,到底是随谁了?淑妃那般聪慧灵动的人,怎么生出他这么个臭脾气的儿子?”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依奴才看,风王英勇果敢的样子和陛下年轻时一模一样呢。”

董公公说话很有分寸,说到皇帝的心坎里。

“其实现在看看,他长得和那人也不大像。”皇帝仰着头,是一张抵不过岁月痕迹的苍老容颜。

精明的眸子动了动,小心回话:“都是先帝的子嗣,音容样貌难免有些相像。依奴才所见,风王更像陛下年轻的时候。”

回忆过往,皇帝的目光有些浑浊。

“十九年前,梁王骁王撺掇众位皇子起兵逼宫,血染长阶,差点连朕都要丧命。最可恨的是骁王,平日里装得毫无心机,与朕交好,没想到竟然是骗朕的。风儿从小不爱文,只喜欢舞刀弄枪,加之眉眼间和当年的骁王神似,性子又臭又倔,朕打从心底就不喜欢他。现在想想,这些年放任他在西陲边境,为难他了。”

“幽国新君年幼,国力不比之前。如今边境安稳,有萧中镇守,也够了。他女儿留在中都做鸣儿的侧妃,当是留个人质,朕才能稍稍放心。”

最后说道:“风儿,毕竟是朕的亲儿子,往后还是让他留在中都,再回西陲,怕是以后只知萧中这个将军,忘了朕这个父王。”

躬身附和:“陛下思虑周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