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伐赵?各自为营(1 / 2)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瞬间,时间就像沙漏中的沙粒,无声无息地从指间流逝。

咸阳城的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个新奇的现象。

往昔深居简出、难得一见的长安君成蟜,现在却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而且身边总是伴随着一位气质温婉、端庄贤淑的女子。

女人偶尔会怀抱着一柄名为‘长安’的剑,始终与成蟜形影不离。

秦王政七年,新岁伊始。

大秦的跨年盛典依旧如往年般简约而庄重,经过例行的祭祀仪式和宴会之后,新的一轮政务忙碌便悄然展开。

朝堂之上的显贵们都如此行事,民间百姓自然也无法掀起太大的欢庆热潮。

新年后的首次朝会结束后,众多文职官员纷纷退朝,偌大的章台宫内,仅余下几位重臣还在商议国事。

“吕相,现在有何事宜可以陈述了。”

嬴政和颜悦色的望向吕不韦,倘若不是众人都了解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恐怕会误以为这是一对和睦融洽的君臣。

吕不韦环视了一圈宏伟的大殿,轻抚着长须,面带温和的笑容,缓缓开口:

“因五国之众共击秦,秦之士气大振,誓欲报此仇,安有五国攻秦而秦不还手之理乎?吾欲倡议伐赵。”

伐赵?

吕不韦的这一提议,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大殿内的气氛瞬间凝固。

嬴政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瞥了一眼站在吕不韦身后的成蟜,两人目光交汇,彼此心照不宣。

秦国与周边国家的战争冲突从未真正停歇过。除了远在海滨、只能与大秦结盟的齐国之外,其余各国与秦国之间都时有纷争和摩擦。

按理而言,在五国攻秦失败后,大秦确实应该发动反攻。

然而,这个提议出自吕不韦之口,却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毕竟,吕不韦一向以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著称。

“蒙将军,你怎么看?”

嬴政没有回话,而是将视线转向了武官为首之人。

蒙骜,现今大秦最强武将,以其辉煌的战功稳稳压过王龁与王翦。

他面容刚毅,两鬓的斑白不显老态,反倒为其增添了几分威严;蒙骜身形魁梧,肩膀宽阔,体魄刚健,立于大殿之上无形中便散发出武将迫人的气场。

尽管年岁已长,但他依旧保持着挺拔的身姿,将沙场老将的干练与英勇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

蒙骜微微掀起眼帘,以波澜不惊的口吻说道:

“王上,倘若给予末将十万精兵,末将保证在三个月内将邯郸城团团围住。”

这番话中,他显然没把赵国看在眼里。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他与赵、韩、魏三国多次交锋,屡建战功,成功地为大秦夺得了数十座城池。

正因如此,他的确有资格流露出这样的自信与狂妄。

成蟜听着蒙骜的话,心里不禁叹了口气。

按照秦时明月的世界观,这场攻赵的战争,会以他和蒙骜的死亡作为结局。

倒不是蒙骜不敌赵军,纯粹是因为‘成蟜’这个猪队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