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让知识沉淀一段时间 52(1 / 1)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就来到了高二的暑假。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为了迎接高三最后的冲刺,高二的暑假大部分时间都在补课,蔚晓蓝也不例外,但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大致的计划,就是不能因为补课而过于紧张学习,要调节好自己的节奏,让大脑放松一段时间,让高一高二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沉淀和凝固,但蔚晓蓝不知道这么做对还是不对,因为身边的同学都在努力做题,生怕浪费这班宝贵的暑假时间。但接下来的一件事让蔚晓蓝确认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申林今年参加了高考,可分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离自己心中仪的大学还有一段距离,于是选择了复读。对于系统复习过高中三年整体知识的申林来说,总感觉自己有遗漏的地方,始终无法形成完整的闭环系统。这一年,他以复读生的身份和蔚晓蓝成为了同班同学。

申林从6月份高考结束到现在的8月,基本上没在碰过教科书,没再刷过习题。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沉淀,当他坐在教室的时候,仿佛之前的知识长了触角一般,逐渐形成链接,好像通透了一般。刚开始复读的时候他并没有在意,可做题时的感觉真的就像是耳边有人在告诉自己答案一般。

申林复读期间也不是死学的那种,但老师提问的时候他总能站在掌握了所有课本的高度,将答案用其他方法做出来,而且还很令人吃惊:“他竟然记得这么久之前学到的知识”。蔚晓蓝在大课间找到申林,问他:“师哥,你这是怎么将这些知识都串联起来的?”申林说:“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去年我学习非常用功,但总感觉有些力不从心,高考前甚至十分焦虑,结果成绩很不理想,但感觉复读这段时间,之前不会的题就像是有人帮我整理了一般,一下子就学通了。”蔚晓蓝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加印证了知识需要沉淀,也就是说,在对整体都把握的前提下,要想再整合知识,需要给大脑一定的时间去“加工”和“沉淀”,也就是说,知识就像酒,需要“发酵”一段时间。因此,这个暑假,虽然在补课,蔚晓蓝并没有拿出百分之百的态度和精力去冲刺,而是将一部分时间用在了锻炼身体和调节身心状态之上,积攒能量,为高三冲刺做准备。当然,蔚晓蓝也不是完全抛弃学习,而且将高中三年的课本翻看了几遍,虽然谈不上背诵,但也基本上做到了对高中三年课本的整体把握,对每课本所讲的每一个步骤都背诵了下来,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书本是基石,而且所有的题万变不离其宗,考试大纲也因书本而定。

周六休息,向阳市有音乐节。蔚晓蓝、张现文、岳安悦、赵冉冉还有申林等早就订好了票,约好下午三点见面。音乐节在向阳市北湖的湖心岛上,岛上遍布绿草,虽然8月正值酷热,但对于这些即将步入高三的学生来说,一场音乐节是何等的盛宴。

音乐节来了很多知名歌手,并吸引了将近五万名观众来到现场。现场的气氛随着一个又一个歌手的歌声和乐器的伴奏不断被引燃,观众在这里欢呼和呐喊。这时的他们,已经忘记了学习的压力,纵然在音乐节的欢歌笑声中。晚上七点半,是gala乐队追梦赤子心;当音乐响起,那激动人心的歌词就像是雨中跑步时的清爽,歌词仿佛变成了风景,让他们看到了一切努力即将得到回报;当gala乐队的主唱苏朵用高音唱到那句“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时,蔚晓蓝有些激动,他看见申林那泛红的眼圈,而张现文此时已经泣不成声,蔚晓蓝也不知道他怎么会如此激动,倒是旁边的岳安悦和赵冉冉,倒是跟着节奏一起高声唱了起来,蔚晓蓝此时感慨这可能就是女生和男生的思考方式不同吧。音乐节的最后一首歌在在最后一首歌在张杰的逆战中结束,人们除了留恋就是不舍,明年的音乐节,他们约定再来听一次。那时候不管考试结果如何,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努力,就不要有任何遗憾,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遗憾也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

音乐节过后,蔚晓蓝拿起笔,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了一篇1000字的作文,作文题目是《青春如歌》,这篇作文蔚晓蓝没有按照写作技巧那样去写,而是真情流露,有感而发,其实更像是记录音乐节那天他们几个人的状态和感悟,这种感悟需要尽快的去记录,因为有些真情实感如流星般转瞬即逝,用文字记录下来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翻开那曾经的记录,思绪便可穿越时空,将我们带回那时的自己,哪怕只是一小会。同样,高考作文虽然是有一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但文字间的真情流露,阅卷老师还是可以读出来的,这就是文字排列的魔力,作用清晰而准确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需要时间的积累,更需要用带着真诚的心去发现身边的美好。

音乐节过后的第三天,学校继续补课,虽然还没有到9月开学,但明显能感觉到班里的学习气氛比高二浓厚。学校制定的补课计划是对高三书本知识的收尾以及对高一高二知识的全面首轮复习。对于蔚晓蓝来说,他已经坚持目录学习法将近一年,闭上眼睛就可以将每个科目的整套书内容呈现在脑海里,虽然都是些基础支持,但当把这些基础知识串并联一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整合的力量;比如说,有一道专项题你不会做,也就是单纯的考察某个知识点的小题你做不出来,但当你用高中课本整合的力量去从其他方向思考这道题,依然可以弥补你的分数,就好像自己是一位司机,虽然主干道被堵住,但你依然发现有很多小路或是近路可以到达目的地,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条条大路通罗马。

数学年级组为了掌握准高三年级对高中三年6本书的掌握情况,通过集体研讨出了一张数学摸底试卷,这张试卷基本包括了高中三年的各知识以及对各个知识点的整体运用。考试时间像高考一样定在了下午三点。不知为何,蔚晓蓝内心竟然有一种紧张感,可能是因为他用了将近一年的目录法学习方法缘故,而此次考试就是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的时刻,也是证明学习方法对成绩影响之大的时刻。果不其然,蔚蓝在老师发下卷子并让检查试卷、未让动笔的前十分钟,蔚晓蓝快速的整体翻看了一遍试卷,对整张试卷的题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整体看这张试卷并不难,也可能是因为数学组还未带学生整体复习的缘故,试卷难度简单偏中等。翻看试卷蔚晓蓝用了两分钟,剩下的8分钟蔚晓蓝通过心算和积累的题型,他把前五道简单的选择题的正确选项‘找’了出来,这样不仅节约了整体考试将近7%的时间,也增强了此次考试的信心。可能是考试题比较简单的缘故,蔚晓蓝在考试进行到50分钟的时候,除了有一道不定向拿不准的选择题步骤较繁琐,为了不耽误时间直接略过之外,已经完成了单项选择题、不定向选择题、填空题。该做解答题了,蔚晓蓝看了看表,然后喝了一口水,这个看表和喝水的动作算是一个心理暗示,表明自己要开始进入解答题的计算步骤当中了。

简答题一般有6道大题,一般拆分后共有13道小题,每道题的分值在6分,总分共70分。蔚晓蓝已经熟练掌握了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圆锥曲线、函数与导数这六大板块,通过对往年高考题的分析,这六大板块基本上会分到各一道大题,其中简单的问题通常会出现在每道大题的第一小问,也就是说,简单的部分可以占据总简答题的百分之五十,也就是35分,中等难度占百分之三十,也就是20分,剩下的就是较难的题了,也就是给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学生突破分数准备的,分值也就是剩下的15分。蔚晓蓝自己其实很清楚,以自己现在的实力水平,要争取做到简答题保35分的基础分,争中等难度的20分,适度去做难题,有测略性的放弃对整体成绩的提升有帮助。在接下来的1个小时里要做6道大题,每道题也只有10分钟时间。因为考试环境和专注力集中的缘故,时间似乎被拉长,因为很少有学生在家里或是自习课中会如此专注。同样,时间似乎又被压缩,还没来及将所学完全发挥到卷面上,考试时间就会结束,在这既长又短的时间里,有策略的放弃也考验着每个学生的心理。

蔚晓蓝并没有按照简答题的出题顺序去做,而是选择了自己比较擅长的三角函数、几何、概率与统计先去做,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最多的分数,将在自己会做的范围之内“压榨”出尽可能多的分数,同时建立对整张试卷的信心。蔚晓蓝对数型结合并不擅长,而且一般数形结合的题会放在压轴,而且这种题一般需要快速建立有做题思路,且计算量大,思路错误或者计算错误都是浪费时间且不得分,蔚晓蓝现在要做的就是每分钟都得到分数,考出“性价比”最高的分数,因为考试不是证明会做多少题,而且在保证做题正确的前提下,效率有多高。

二天后,数学老师在数学课上给班级的学生做了试卷分析,大概内容这份数学试题既注重对考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考生对基本数学思想、解题方法、技巧的理解和掌握的考查,这次数学试题主要是考察现阶段学生们对6本数学课本的掌握内容以及从高考数学评价体系出发,贴近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整体符合高考理念,且其中对学生的对整个知识体系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加强,通过这次数学考试也将对学生如何更好地整体掌握数学思维,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学数学教学工作都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虽然数学老师说的很官方,但蔚晓蓝知道其实老师想表达的还是要对数学课本的整体把握,建立整体思考模式,老师可能不明白,但蔚晓蓝很清楚,其实就是运用“目录法”和“空降法”,真正做到心中既有树木又有森林”。蔚晓蓝感觉这次数学考试分数至少在100分以上,果不其然,数学老师在分析完试卷后将判好的卷子发了下去,蔚晓蓝考了113分,在班里排名第8名。平时单元测试靠前的学生,这次成绩下滑十分明显,其原因就是过于高估了自己的记忆力和把握整体的能力,没有瞻前顾后,忘记了之前的知识,对整体系统的把握出现了疏漏,这就是从高三开始,有一部分学生成绩断崖式下滑的原因,但始终保持对数学整体把握的学生,同时掌握了大量模板题型的学生,此时就会对整体知识进行整合,在此时脱颖而出。

复读的申林同学考出了132的高分,申林同学在之前的一年里学习非常刻苦,但成绩有时不能和刻苦形成正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