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优质的信息会正向塑造你的大脑 35(1 / 1)

大脑被塑造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 这种被塑造的方向可以是好的方向,也可以是不好的方向。 如果有塑造大脑的条件和正确的信息传导至大脑, 很多人都可以成为想成为的人, 这个人可以是莫扎特、 达·芬奇或是毕加索。

人的基本欲望和行为动机大多来源于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和内啡肽。 多巴胺也是引发我们 “渴求” 的最重要因素, 但同时也是我们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多巴胺事实上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在此先说多巴胺对大脑“渴求” 所造成的恶劣影响。 多巴胺最本质的因素在于促使你做一切有利于你基因延续的事情, 它会对你的欲望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 《与自我和解: 超越强迫成瘾和自毁行为的治愈之旅》 (人民邮电出版社) 这本书中, 作者奥马尔·马涅瓦拉 (OmarManejwala) 这样定义 “渴求”: “渴求 (craving) 是一种强烈的欲望, 一旦得不到满足, 它将会给身体和精神带来巨大的痛苦。”当你的大脑被不良信息影响时, 这种不良信 息传递给大脑的信息就像“柯立芝效应” (CoolidgeEffect) 一样, 使得大脑产生 “爆炸式” 的多巴胺分泌, 让你的大脑感到 “非常快乐”。 如果是与色情相关的不良信息, 这种有关信息通过视网膜神经被大脑定义为新的交配对象, 就好比给关在笼子里面的雄性小白鼠在短时间内更换了多只雌性小白鼠, 这个过程将使雄小白鼠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 而一只正常的雄性小白鼠只会在几个月内与一只雌性小白鼠发生交配产生多巴胺。 如果把雄性小白鼠换成雌性小白鼠, 道理也是一样雌性小白鼠同样也会处于亢奋状态。 同样的, 当人的大脑被如此巨量的多巴胺短时间刺激时, 大脑就会做出调整和变化以适应这种多巴胺的刺激, 这种变化会使得大脑神经向损坏的方向发展。

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阿尔维德·卡尔森 (ArvidCarlsson) 通过实验确定了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 使其从众多发现中脱颖而出。 他的这一发现更加奠定了多巴胺对脑神经的巨大影响。 劣质信息带来 “爆炸式” 的多巴胺分泌, 同时将会极大地刺激脑神经, 从而 “迫使” 脑神经做出变化, 当然这个变化是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其变化如果按阶段归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去敏感化。 第一阶段的大脑受不良信息刺激的时间和次数较少, 但会感觉到对之前有兴趣的事物无法引起兴趣。 之前量级多巴胺分泌对大脑神经刺激的敏感度下降, 导致大脑对之前的快乐感、 满足感反应下降,使得大脑对多巴胺的刺激反应更加迟钝。 我们称这一反应为去敏感化。 这时大脑需要更多的多巴胺才会感到 “快乐”。

第二阶段, 新模链化。 随着不良信息的刺激和程度的加深, 大脑会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大脑会重新塑造和生成适应 “爆炸式” 多巴胺刺激的神经链。这种新的神经链条和神经模块会对不良信息的 “源头” 有巨大的驱动性, 就是说会驱使人去寻找更多 “爆炸式” 多巴胺分泌的行为, 也就是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寻找, 与此同时, 会造成大脑对不良信息的提示反应更加敏锐, 这就意味着外界微量的信息源使大脑联想到整个过程, 像巴甫洛夫效应 (Pavloveffetc)一样。

在此解释一下巴甫洛夫效应,即条件反射学说。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利用狗看到食物时或是狗在吃食物之前会流口水的这一现象,在每次喂同一只狗之前都会先发出摇铃铛的信号声,在连续几天摇铃铛之后,他试了一次摇铃铛但不去喂食物,结果发现这只狗虽然没有食物可以吃,但是却和之前一样流口水,而在没有进行摇铃铛喂食的实验之前,这只狗对于 “铃声响”是不会有流口水反应的。从这个实验可以推知,这只狗经过了连续几次听到摇铃铛声的经验后,将摇铃铛声响视作开餐的信号。这个实验证明了动物的行为是因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之后,将刺激信号通过感知传递到脑神经和大脑,脑神经和大脑做出一系列反应而来的。这同时也可以说明大脑的可塑性极强。

第三阶段, 侵蚀意志。 新形成的脑神经受到 “爆炸式” 多巴胺等脑分泌物的刺激将更加稳固, 伴随着新神经链和模块的逐渐形成和逐步紧密联系,大脑在没有受到不良信息深度影响之前所构建的学习、 认知、 运动、 情感等神经链条和模块也将迟钝化, 从而为新形成的神经链条与模块 “让路”。 与之前相比, 学习、 认知、 运动、 情感之间的信号传递将需要更多的多巴胺来完成信息传递。 也就是说你需要消耗更多的身体机能去完成之前需要很少身体机能就可以完成的脑力甚至体力的工作。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长期受不良信息影响之后, 做任何事情, 特别是用脑的事情会感觉到更加吃力的原因之一。以脑前额叶 (PrefrontalCortex) 为例, 脑前额叶占大脑皮层将近三分之一,其抽象功能主要是负责精神控制、 创造、 目标、 领导、 憧憬等, 具体功能主要是记忆、 判断、 分析、 思考、 操作等。 从脑前额叶的功能可以看出, 它对人的正常思维活动与日常行为表现有十分突出的作用, 是与智力密切相关的非常重要的脑区。 多巴胺作为脑神经传递的重要物质之一, 原本少量就可以完成大脑意志行为传递, 使得脑前额叶的功能发挥作用, 但长期接触不良信息后却变得难以控制, 你需要耗费巨大的意志力才可以完成一项之前看似很简单的决定。

脑神经专家加里·威尔逊 (GaryWillson) 曾站在脑神经科学的角度分析了不良信息对大脑的影响。 当不良信息一次又一次通过视觉、 听觉传递给大脑神经后, 将会诱发和启动更加强大的对不良信息的脑神经链接, 链接越强,越容易使脑电脉冲沿着这个新的途径传递。 也就是说如果习惯性地浏览不良信息, 大脑变化将会更加强烈地沿着这个方向进化, 此时就像是在你的大脑中已经形成了一条深深的 “车辙”。 就如同之前讲到的到的 “刻意练习”一样, 你在非常有兴趣的前提下练习得越多就越容易, 甚至在刻意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变为 “潜意识” 或者 “自动式” 的行为或想法, 甚至已经去意识化了, 况且, 不良信息不用费很大的力气就会在你的大脑中印上深深的车辙, 因为它对你大脑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

第四阶段, 大脑重新被 “塑造”。 大脑重新被塑造后将会形成一个被不良信息弱化的大脑。 经过了去敏感化、 新模链化、 侵蚀意志之后, 或许你很快被不良信息带来的快感所征服, 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因为从基因传播角度上讲, 大脑会认为没有什么环境比这种不良信息带来的奖惩机制更加快捷便利了。 与此同时, 你的大脑会对任何可以引起不良信息联想的事物, 包括带有 “擦边球” 信息在内的相关事物有着非常敏锐的反应, 而正常生活本应该的反应和学习能力、 判断能力甚至创造力却被这种敏锐反应所覆盖。

第五阶段, 对 “不良信息” 需求的升级。 第一阶段至第四阶段的过程将会升级然后再次循环升级, 而且这个过程要比你想象中迅速得多。 伴随着时间的延长, 你甚至会慢慢发现之前的不良信息已经无法满足大脑对多巴胺的需要, 因为大脑已经对之前信息所在大脑中产生的环境和风格画面产生了耐受性, 这其实是大脑自身对受到破坏前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自我保护。 接下来如果你还未意识到不良信息带来的影响, 那么你将会去寻找更多量级的多巴胺分泌带来的兴奋方式,也就是去寻找更加刺激的不良信息让大脑兴奋。 或许刚开始的时候你只需要看一眼裸露图片就会产生兴奋, 但随着搜索不良信息的时间的积累和不断升级, 你甚至开始需要看带有暴力相关的不良信息, 大脑才会得到满足, 这时你的大脑关于不良信息神经链条和模块的牢固程度又会升级, 如果不停止不良信息的输入, 这将是一个无限的恶性循环以上五个阶段与化学物质对大脑刺激成瘾症状十分相似, 其相似点都是在 “迫使” 大脑分泌激素类物质刺激大脑某些神经产生愉悦感, 然后经历片刻的欢愉带来身体上长久的伤害。 但是与毒品、 药物不同的是, 一个是服用到体内刺激神经促使大脑分泌激素类物质, 一个是去做某些行为带来感官的反馈从而促使大脑分泌激素类物质。 更可怕的是, 不良信息不会使你的大脑厌恶, 不像你可能会吃掉两个汉堡或者两个冰激凌不想再吃第三个, 而对不良信息的 “渴求” 却不会, 这种行为在你的身体机能没有耗尽之前将一直存在, 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处于大脑发育和神经可塑的重要阶段, 这种可塑性使得这些青少年十分容易对不良信息上瘾。 要知道这些劣质信息是牺牲掉你的大脑认知、 学习、 创造、 预测等能力后获取的。

现在, 你应该知道选择优质信息的重要性了吧, 乐观、 积极、 富有逻辑性的知识带给人们的益处要远比你想象中大得多。

同时根据德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长期受不良信息影响的人,其大脑当中负责奖励和行为动机的区域体积可能会更小,活跃程度也会更弱。这项研究论文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 《精神病学》(JAMAPsychiatry)期刊上。来自德国柏林普朗克学会人类发展研究所的西蒙妮·库恩 (SimoneKühn)博士,以及柏林查理特医科大学的尤尔根·加利纳特 (JurgenGallinat)共同进行了这项研究。他们对64名21岁至45岁的健康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其调查研究的内容包括了他们浏览不良信息习惯等问题。同时,研究者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了参与者的脑部容量,并观察了他们的大脑对不良信息的反应。结果发现,与完全不浏览不良信息的人相比,经常浏览不良信息的人脑部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库恩博士指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