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5口罩是一片蓝海!25(1 / 2)

陈建民这个问题,直接把一旁的周勇旺都给点醒了。

蓝盾集团为了给旗下子公司【蓝卫实业】规划投产,在滨海工业园区大肆拿地,手段非常激进,表露出的实力也确实非常雄厚。

更何况一听陈决那日产1亿口罩的豪言壮语,周勇旺也有点脑子一热,身为中年企业家的雄心壮志开始作祟,就差热血沸腾地回去直接拍板,给自己兴盛纺织工厂里的再生棉生产线进行工艺改进了,全力配合蓝卫实业的原材料供应。

因为一旦产能达到陈觉说的数,周勇旺甚至能联想到自己的兴盛纺织会起飞到何种程度。

可是话又说回来,造那么多口罩你丫地卖给谁呢!

这是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

日产1个亿,一年下来就是365亿只。

相当于给2019年这会儿全地球77.43亿人口每人发4只口罩,都他娘的还有剩的!

如果口罩市场真有那么大的需求体量,市面上早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哪里还轮得着陈决这初创的蓝卫实业。

毕竟眼下的口罩产业只是个小池塘,还没真正进化成蓝海,全世界的口罩总产量加起来日产才不到800万只。

就这还找不到太好的销路!

大部分都是供应给医院、诊所这些有需求的医疗单位,连药店都不怎么进货。

普通人一听陈觉这话,只要脑子转得快点的都能察觉到“供需”这块的商业核心问题。

见老父亲和周勇旺都面露诧异之色,陈决也是含糊其辞地说道:“你们放宽心!口罩只是我们攻占医疗器械市场份额的敲门砖!真正赚钱的还是靠医用注射针头、医用酒精、消毒液、手术刀片这些体量大的医用消耗品。”

“要不然我从杭城跑回来,砸那么多钱进瑞县干嘛?为爱发电吗?”

“原来是这样!”周勇旺见这个表外甥如此有长远规划,也是赞同地点了点头。

因为做实业不像搞金融,真正赚钱都是在以后。

就像几十年前温市苍南人搞出了【开花机】这种再生棉回收工艺的核心设备,谁都没想到从温市满地的制衣厂裁剪下来的碎布头、废料居然都能拿来赚大钱!

……

不过在疫情没有真正来临之前,大肆搞口罩产业肯定会有人提出异议,陈觉之前在笔记本上做规划时就已经预料到了。

像之前在杭城给蓝盾集团一众新招聘的高管开会时,也有不少人在会议上提出质疑。

因为周常康这群高管,都怕自己入职的这家高福利、高薪水的企业,因为投资人的乱决策而走岔了路子。

要是一个不小心把企业搞垮了,去哪里再找这么好的福利待遇的大公司?

当然了,针对下属的质疑,陈决也不是没有备用后手。

在他的项目规划书里,口罩只是蓝卫实业未来第一个投产的拳头产品,其余的产品还包括抗疫的其它常备的高消耗医用器械,例如:医用连体防护服、手术衣、隔离衣、N95口罩、防护护目镜、测温枪、免洗手消毒液等等。

为了给这些未来的主力产品类目做掩护,陈决甚至还往投产的计划表里头塞了一些2019年市面常用的基础医疗器械品类,像医用注射针头、纱布、棉签、消毒酒精等等都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进行投产。

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蓝卫实业打造成一个综合型的生产基地,但凡是市面上需要的基础医疗器械都能在里面找到。

无论产量大小,只要是医用上有需求,他就能生产。

要不然他拿3000多亩地,100多万平方的厂房干嘛?

还不是担心将来园区太小,挤不下这么多的产品生产线。

至于陈决提出的“日产1亿只口罩”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太大的数目。

在陈决的印象里,国内好几家例如BYD、格力、美的、海尔这些大型制造型企业,在疫情来临后,前后只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把口罩产能从0一路干到了日产1亿的规模。

唯一限制这些跨界而来的大企业产能的,反倒不是什么流水线设备和人工。

因为制造口罩的机器科技含量很低,但凡是个拥有机械加工能力的工厂都能自己造。

真正卡产能脖子的,反倒是像熔喷布这样的核心原材料。

甚至在口罩需求巅峰时刻,连碧桂园这些和制造业完全搭不上边的房地产企业,都在疫情来临后一头扎进去猛干。

图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