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千年古石(2 / 2)

当我看到那些石头的时候,马上可以确认,网络异文中的神秘字符一定和这些石头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这些符号和异文中的文字几乎一模一样。

我问道:“杜总,这些石头连同那些你拍照的影像可不可以一同给我?我要买断这些信息,你要保证它们不会再出现在网上。”

这个时候,我已经想好独家控制这些价值连城的“宝贝”。

“我可以保证把这些信息全部给你,但不敢保证捡到石头的那位伙计不会再找到类似的石头,如果再捡到,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杜成河面带为难地回道。

“既然之前那位朋友联系了你,如果再有任何类似的石头,他联系你,你再随时联系我。这样是不是可以?”我给出一个方案。

“可以,唐老弟,如有新的发现,我第一时间联系你。”杜成河道。

“这次我先把五万先转到你的账户。剩余五万,作为信用分期,一年后支付,可以的话,我们现在就签协议。”

我要保证在最近一年内,这些东西没有被反复出卖,所以提出了这种支付方式。

“没问题!”杜成河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并安排人把这些“老古董”送到我指定的地址。

随后,我从这堆石头中挑出一块外形圆润的黑曜石,发现竟然有些文字刻在石头里面,非常有趣,便对杜成河说:“麻烦杜总把这块石头稍加雕刻,做成一个吊坠,费用另算。”

杜成河说:“小意思,这个免费效劳,下午随这批石头一起送到贵处。”

这些“老古董”成为我解开谜团的关键。我把那些石头寄到梁教授的实验室,梁教授对那些小篆研究了一段时间。他告诉我,不出他所料,这些文字果然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小篆。

这就好办了,研究这些文字是他的强项,他把石头上残存的先秦文字翻译成当代汉语,竟然整理出一篇稍显通顺的文章。

石头上的文字,讲的是在春秋战国时代,一群人为了躲避战乱而逃离家园的故事。因为只有寥寥数百字,我们无从得知这个故事是怎么开始和发展的,结局如何。在那个征伐频繁、民不聊生的年代,因战乱而逃亡的人们不可胜数,就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故事,神龙见首不见尾,姑且看作是战国时期众多流民的缩影。

更多的信息,需要把从网上得到的那个文件全部解密,才有机会窥见故事全貌。

对于这篇刻在石头上的千年古文,我想可以把它翻译成一本书,书名就叫做《桃花源后记》。不过,后来我发现,其实这些隐居者早就为自己作了一本传记,书名叫做《诸风志》,里面记述的内容比石头上的故事要详尽的多。

如果你认为这个故事就像陶渊明的桃花源那样,隐居者竟然“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就错了。实际上,当时这个隐居文明的先进程度一点不亚于同时期的战国时代,他们和外界并未脱节,甚至比外世更加新进。

这样说并非没有依据,里面有一段文字提到稷下学宫,言语之间并不十分尊重,说那只是小儿斗嘴的场所。学过历史的我们都知道,当时的稷下学宫可是诸子百家争鸣的中心,竟被作者说成是小儿斗嘴的地方,未免太过狂傲。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这群人并非普通人,至少有很多人是当时国君的座上宾。

网络上那篇异文,和这篇古文的风格极其相似,现在我需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便搞懂网络异文的大致意思。

对于UFO的研究,也逐渐提升日程。那个标有神秘字符的飞行器,和这个世外桃源故事有着很大的渊源。飞行器上面的字符的意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少司命号”的意思。(少司命:名字出自屈原作品《九歌·少司命》)

不明飞行物的上面文字的解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惊人的发现。如果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说明有一个隐居文明竟然发明了这种目前国际社会还没有能力制造的飞行器。这意味着什么,我想不用说你也清楚,一定比发现三星堆还要轰动,一旦这个谜题破解,将是一个轰动世界的大新闻。

但谜底并没有那么容易揭晓,在这个谜题没有找到答案之前,我还在继续研究那些神秘的符号。

五个月后的某一天,我们基本上破解了这篇异文,根据梁教授制作的古楚国小篆和中文大致对照表,我把这篇异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完成翻译工作之后,我发现这篇异文内容十分诡异,它印证了之前返古派密文中的谣言,或者说是它们之间互相印证。接下来,我将试着解密一个隐藏在这个世界背后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是未来我所经历一切离奇事件的基础——一个真实的丛林游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