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张总现身 35(1 / 2)

打开包裹,我仔细点算了一下,里面只剩下十五颗金豆子,虽然不算多,但还是可以在夜市买很多东西的。正当我准备关闭包裹时,意外地在一个小口袋里摸到了一个500两的银票。哦对,我都忘了。我出门的时候我父亲专门给我塞了个银票,我一直贴身存放来着。我快速地将银票放进了储物空间,确保它的安全。

踏入夜市,一股热闹和繁华的气息扑面而来。昏黄的灯笼高高挂起,照亮了整片市集,各色摊位簇拥而立,像一片五彩斑斓的花海。摊贩们叫卖着自家的货物,从各类小吃、饮品,到各种生活用品,乃至一些珍稀的古董和艺术品,应有尽有。

一个卖糖葫芦的摊位引起了我的注意,红绿的糖液包裹住每一个葫芦,看起来非常诱人。又有一个摊位上,一个老者正在展示他的手艺,现场为客人写毛笔字,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他多年的功底。夜市的中心地带还有一个小舞台,上面有艺人正在表演戏剧,声音高亢激昂,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

夜市上,人们都把自己打扮得很隆重。男士们身穿锦衣华服,头戴高帽,而女子们则穿着色彩艳丽的长裙,手持各种细巧的手扇。他们或交谈或购物,或走或停,热情地享受着这片明朝的繁华。

穿梭在熙熙攘攘的夜市中,我明确地朝卖瓷器的店铺方向走去。明朝,作为瓷器的鼎盛时期,是全球瓷器的供应中心。尤其是应天府,由于靠近景德镇,也是瓷器的一个重要交易地。

当我走近那家瓷器店,店面的装饰就显得与其他店家不同。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上面写着“千年好瓷”的金字,店门两旁还放有几个巨大的瓷瓶作为招揽顾客的宣传品。门口的瓷板上写着店名——“永昌瓷艺”。

一进店,一种清雅的氛围扑面而来。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瓷盘、瓷碗和瓷瓶,每一个都工艺精湛,花纹独特。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瓷桌,上面放有各种稀有的瓷器,它们都被置于精致的玻璃罩内,显然是店家的镇店之宝。

店内的伙计都身着蓝色的长衫,腰间系着白色的围裙,显得格外端庄。一位中年的伙计走了过来,对我说:“这位先生,欢迎光临永昌瓷艺,不知道您需要什么样的瓷器?”

我朝她微微一笑,说:“我想看一下你们店里最有特色的瓷器。”

她微微一笑,指向中央的瓷桌说:“那先生您就看这些吧,这些都是我们店里的精品,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店铺中央的瓷桌上,陈列着几件瓷器,每一个都颇具特色,似乎都诉说着一段古老的故事。

首先看到了一个标名为翡翠绿釉的瓶子,这是一个形状高挑的瓷瓶,整体以翡翠绿为主色,上面雕刻有金银丝的凤凰和蝴蝶,翩翩起舞。瓶口则是一圈金边,与瓶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瓶底标有“大明宣德年制”的篆书款。

然后是青花盘,这个盘子大小适中,整体是淡蓝色的釉面。上面画着一个精致的花园景色,有桥、有水、有鸟。每一个细节都像是一个小故事,生动而富有诗意。

在边上还有一个,白瓷荷花碗。这个碗比较小巧,白色的瓷质上,雕刻有几朵盛开的荷花和几只快乐的小鱼。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的装饰,显得尤为高贵。

最后是一个五彩瓷盒,这是一个小巧的圆形瓷盒,上面采用五彩釉彩绘,画有鹿、鸟、兔等动物和山水、亭台、楼阁等景色。盒盖上则有一个小巧的翡翠绿的瓷钮,显得非常精致。

每一件瓷器都显得那么完美,宛如艺术品。每一个细节、每一道线条,都显得那么精致,让人不忍放下。

店内灯光柔和,映照在那几件瓷器上,让它们更显得细腻光泽。我轻轻触摸每一个瓷器,尝试感受它们的历史和质感。心里其实已经有些心动,但是回忆起口袋里的银票数量,我还是有些犹豫。抬头问店里的伙计:“这几件瓷器加起来要多少钱?”

伙计微微一笑,显然他已经习惯了客人对这些瓷器的青睐。他拿起算盘嘀嘀嗒嗒算了一阵,然后说:“这几件瓷器如果单买的话,价钱会稍微贵一些。但是如果您一起买,我们可以给您一个优惠。总共加起来是600两银子。”

我心里暗暗吸了口气,虽然知道这些瓷器价值不菲,但还是没想到会这么贵。600两银子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考虑到它们在现代的价值,这显然是物超所值的。

毕竟这600两银子,我大概买现代的金子来换,也就花12万人民币左右。但是我拿了古董回去就可以起码卖个两三千万,这不是血赚。我看了眼伙计,这要让他知道了,他不得气死哈哈。

于是我把我的银票给了他,剩下的100两就用金豆子来支付了,搞完这些就剩了5颗金豆子了,得赶紧再回去搞搞钱。伙计很快帮我打包好了这些古董,我拿着转身出了店门。在回去的路上趁没人,直接就把这些宝贝放进了储物空间中。

到了客栈,我推开门,房间里安静得只有微弱的烛光在摇曳。霄灵依旧沉浸在甜蜜的梦中,她的脸上泛着红晕,呼吸均匀,那根长长的睫毛闪着烛火的光芒,轻轻颤动。看着她如此安详的模样,我心头涌上一丝温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