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戚继光 26(1 / 2)

阳光从窗户照射进来,打在我身上,温暖而明亮。我揉了揉眼睛,伸了个大懒腰,回想起昨晚的事情。思绪飘到那个古代的世界,突然想起了我听到的打仗的消息,那些话语在耳边回荡,令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我迅速爬起身,打开电脑,开始上网查询关于明朝嘉靖二十九年的历史事件。屏幕上,各种信息一条条滚动出现,我详细地读了每一个资料,试图寻找到最具参考价值的资料。

不久,我发现了一份详细的年代记录,说明了明朝嘉靖二十九年期间,与北方的蒙古军队发生了多次冲突,尤其是提到了庚戌之变,我仔细,尽量了解更多细节。

明朝初年,退居蒙古高原的蒙元残余势力同明朝对抗。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一再出兵北伐,逐步扩大北部的广大地区。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明成祖于1421年迁都北京,在长城以北蒙古部落集中的地区,设立卫所20多处。16世纪中叶,蒙古地方势力土默特部首领吉囊、俺答成了明北部地区的主要对手。吉囊、俺答为了交换得到中原的铁、布匹等物资,一面要求明廷授予封爵,允许每年进贡,在长城关口恢复互市贸易,一面又经常骚扰边境。以明世宗朱厚熜为首的明王朝拒绝了俺答的要求,并杀了蒙古的使节石天爵等。

1542年吉囊死,俺答执掌土默特部,他的求贡得不到批准,导致了双方军事冲突进一步扩大。

看完这个背景介绍,心想原来是这么回事,看来就是想贸易但是被拒绝了于是发起的战争。我继续往下面看详细内容。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贡市”不遂而发动的战争。该年为干支纪年庚戌年,故名庚戌之变。当时,蒙古与明朝的“贡市”关系时断时续。明朝输入蒙古的农业与手工业产品,在数量与品种上都难以满足以畜牧为生的蒙古族的需要。俺答汗作为土默特部首领和右翼三万户盟主,为对付瓦剌,更好地统率各部,迫切要求与明贸易。他向明称臣纳贡,希望扩大和增加交易。但明廷害怕土木之变重演,加以拒绝,并杀来使。于是,俺答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企图通过战争达到上述目的。

我突然在历史故事里看到了熟悉的名字-戚继光。1549年,戚继光参加武举并中举,第二年赶往北京参加会试,而就是这次会试改变了他平淡的生活。

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六月,雄踞北方(漠南蒙古)的鞑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率蒙古铁骑进攻大同,明大同总兵张达和副总兵林椿率边军抵御,却在鞑靼骑兵凌厉的攻势下瞬间崩溃,张达、林椿皆在血战中死于蒙古马刀下,守军全军覆没。

俺答汗团灭明守军后,纵兵烧杀抢掠,将大同捣为废墟。八月,俺答汗率军东进,由蓟镇一举攻破长城要隘古北口, 明守军仓促迎战,却在蒙古骑兵的快马弯刀与如雨箭矢下一触即溃,死伤惨烈。

俺答汗攻破古北口后继续挥军前进,先后攻取通州、密云,兵锋直逼北京城下,京师官民震恐不已。《明史》记载,鞑靼兵在安定门外扎下营盘,每日出营大肆抢掠附近村落,焚烧民居,掳走妇女,冲天的火光日夜不绝。

嘉靖帝每日忙于修仙,不理政事,大臣向嘉靖如实禀报鞑靼入侵实情后,他才意识到大难临头,惊慌失措,而此时京城仅有有4、5万羸弱残兵拼凑成临时队伍,勉强登城守御,以应付燃眉之急。

由于首都形势危急,所有来京参加会试的各地武举也都紧急征调守城。戚继光临时被任命为总旗牌,在京城九门镇守,在此次战斗中,戚继光不仅武艺出众,还表现了出色的组织指挥才能和战略战术眼光,受到了兵部官员的重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