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囤积居奇(上)30(1 / 1)

国子监这几日无课,我像往常一样在城中闲逛,来到一处茶馆喝茶。刚坐下便听到有人抱怨道:“这贼天气也是奇怪,前些时日都是连日暴雨,这几日的太阳就如此毒辣,如此再不降雨,指不定就会发生大旱,也不知这地里的庄稼还能有几分存活。”我闻言让小二给这人上了一壶茶,随后便问道:“老伯,这洪灾刚过,京都内外都在防治水患,何来干旱之理。”

这老伯听我请他喝茶后,拿起茶碗喝了一口后对我说道:“后生有所不知,早在西周就有言‘久涝必有久旱,久旱之必生大乱。’老朽只是觉得这天气不对劲,似乎有大旱之意。”我忍不住问道:“既是久涝方有久旱,现如今京都大涝仅持续几日,何来久涝一说?”那老伯又喝了一口茶说道:“老祖宗的话虽是如此,不过老朽地中青苗已有枯黄之意,但愿是老朽多心了。”我道过谢便直奔万安府上

我虽先后在府学和国子监就读,但不曾接触农学一类的书籍,若是想知道未来是否会有大的变故,只能问万安了。他曾在翰林院做了十几年编修,对农学多少有些了解。当我见到万安后,先是客套一番,随后将我今日所见所闻说与万安听。万安虽然没什么才学,不过他的心思缜密,知晓此事事关重大便对我说道:“族叔速去囤些米粮,以免日后有断炊之时。小侄这就进宫面圣,将此事告知圣上。”我一阵无语,这又是想向皇帝请功去了。

我回府后,先是与万通说了此事,万通并不上心。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得给义父写信,称万通急需大批的粮食,想让宁王设法筹措。并告知万通愿意以高于市价购买,有多少就收多少。为了让宁王相信,我潜入万通的书房,用他的印章在信上盖了个章。我盘算着,若书信寄到南昌府需月余,待宁王那边做好准备后,再送粮入京,那又需月余。到那时已入秋,地里的收成若是不好,则这些米粮可大赚一笔。

傍晚万通回府后,我又对他说以他的名义收了些米粮,万通本没说什么,直到询问米价后一阵肉疼。不过想来近来也赚了不少,便让我少买些差不多就行。我见万通答应了,信誓旦旦说道保证能赚不少。万通说了几句后便让我好生复习,快到乡试的时日了,如果我不能中头榜,就要将我赶出家门,等中了头榜再让我回来。我自然知晓他是故意这样说的,毕竟现在是万安负责科考,若有什么问题就直接找他了。

不久后便开始乡试,这几年间每日都会用功学习,常有万安带着翰林院学士为我讲解,自然中榜是毫无悬念。不过按原定的名次,我应在甲榜第六,也许是万安提前打了招呼,让我的考卷变成甲榜第三。这本就对其他人影响不大,他们也就按第三报上去了。万通得知此消息比我还要激动,第二天在朝堂之上便提及先前宪宗许下的承诺。宪宗见我确有些学问,便应了万通,许我做锦衣卫指挥佥事。可能是想弥补万通,在任命完职务后便对万通说道:“朕知晓你那异性兄弟常在你府上居住,不过既然如此,怎可还保留原有的姓氏呢,传朕旨意赐刘震为万姓,如此一来你们就是真正的一家人了。”

万通下朝后便对我说了皇帝赐姓的旨意,并说随后圣旨就会到让我做好接旨的准备。我听后被万通的自作主张给气得不轻,奈何京城这地方我说了不算,离开万家我也许什么也不是,转念一想远在南昌府的义父得知此消息后不知会作何感想,便不敢继续往下想,便去做接旨的准备。

待送走传旨的太监,万通来不及向我道贺我便对他说道:“二哥,宁王送来的第一批粮食快到了,在城外二十里处,明日便可进城。”万通并不在乎送来了多少,只在乎需要多少银子。我对他又说道:“如今的价格算下来,若是在这京城卖掉还有盈余。若是二哥愿意支付全部粮款,待粮入京之日,将京中粮食尽数收购,那时卖多少还不是二哥说了算。”万通一分析,最近粮价的涨势便对我说道:“你让宁王多送些来,银子咱这里不缺他的。咱给三弟和四弟写一封信,让他们也筹措些粮食送至京城。”这一切安排妥当后,万通便去找万安商议,让万安在老家也设法弄些粮食来。

我粗略算了下,一石粮食需花费四两银子,按照这两年收的钱应该买个五十万石没问题。谁知直至秋收之时,万通竟然囤积了两百万石粮食,并对我说这些粮食都是各地的知府知县孝敬的,不用花钱。还说我浪费,非要花钱买什么粮食,以现在的地位能白拿为什么还要付钱。听了他的一番话后,我不禁后悔起来,这多的一百五十万石可是好几个省相加的赋税了。如果粮食是花钱买的卖起来就会心安理得,如果这些粮食是知府知县孝敬的,那必然是百姓手中的余粮。我想赚的是士族的钱,并没有想赚百姓的血汗钱。

我对万通说道:“二哥若不希望激起民变,责令各知府知县将这些粮食还于百姓,若是因天灾而致民祸,你手中银两皆是百姓的鲜血所铸。”万通并没有将此话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我在无奈之下,只得求见万贵妃,向万贵妃道清前因后果,万贵妃便叫来万通,将他责骂一番,然后要求让万通要么付银子,要么归还粮食。万通见拿不出那么多银子,便只好将那一百五十万石米粮归还给各府各县,并要求官员把本属于百姓的粮食归还,由锦衣卫监督。多名知府本以为借此攀上万家的高枝,没想到换来的确是这个结果,觉得很憋屈便找万安询问缘由,万安只说是贵妃娘娘不允便打发了他们。

此事虽然平息,却惊动朝堂上的许多官员,当他们得知万通打算囤积居奇时,便纷纷谴责万通,因为此时京中粮价已经涨至六两白银一石。京中不少粮商都收不上粮食,粮价只得上调。我见粮价已至六两,便放言出去称万通打算收购京中所有的粮食。大家都知晓万通这段时间赚了不少银两,便纷纷抢购粮食,让粮价一路飙升。

万通得知此事便责怪我,问我为何将消息散出,我只得回复道:“二哥先前囤粮,朝野上下皆知,小弟听闻京师附近已有流民前来,此时若是不将粮食卖出,后面只有无偿献给朝廷。”万通不解的问道:“你当初不就是想要这样做吗?怎么现在反而提前卖粮了?”我说道:“此一时彼一时,当时小弟只想到京都粮食短缺,未曾想是整个大明粮食短缺。此时小弟已放出话去,称二哥大肆购粮,此时定是粮价最高之时,二哥卖出三十万石便可。”万通又问道:“咱不是有五十万石么,为何不全卖掉。”我只得对他说道:“这三十万石是咱兄弟应得的,而那剩下的二十万,咱们兄弟留五万石自己吃,剩下的自当献给皇上和大姐。”

万通也没弄明白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随后便对我说道:“你说的这些咱不懂,就说说吧咱能赚多少银子。”我对他说道:“不算上皇上的赏赐,咱们此番能净得四百万两白银。”万通一愣,从未见过这么多银两便说道:“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咱这个做兄长的也不多拿,给咱交两百万白银就行。”我哪里敢收那么多银子,只得说道:“那可不行,大姐在宫中无法兼顾万府,这万府便是二哥说了算,小弟将这些银两交予二哥保管,待日后小弟成家了二哥再分些给小弟便可。”

万通本就是财迷,听我说完后不客气的说道:“有道是长兄如父,咱这个做兄长的就替父亲做回主,等你成家后再一并给你不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