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宪宗心事(1 / 1)

宪宗上朝后便听到大臣上奏,说万通当众行凶,必须将他绳之以法。宪宗本打算将汪直打五十庭杖,然后平息此事,谁料到这群大臣不识抬举便想到将此事冷处理,待风头过后再将汪直定罪。此刻也未免觉得苦恼,身为一国之君却事事受制于人,便有了惩治这些大臣的念头。正在此时突然收到边关奏报,报上称毛里孩整肃内部,统一了鞑靼部落,正率大军集结在河套边境,时常袭扰附近百姓,因圣上准许鞑靼部落称臣,故而不敢阻拦。

宪宗对百官说道:“现如今鞑靼部落越来越放肆,不知众爱卿有何良策。”朝中大臣自然是知道轻重的,于是有人进言道:“鞑靼部落来势凶猛,其原因不过是缺乏水草,我大明不缺这丁点水草,皇上不如准许毛里孩领其部落在河套放牧,如此一来可保我大明边境百年无虞。”另一大臣听后气的暴跳如雷,并对宪宗说道:“此人叛国之言,万望皇上不要轻信。若准许毛里孩进河套,不异于引狼入室,请皇上明鉴。”宪宗听完后也是头大,本想借此机会痛击鞑靼,为先皇雪恨,谁料到朝堂之上竟有如此贪生怕死之人,心里便有了盘算,待下朝后让锦衣卫好好查查朝中有多少大臣与鞑靼有联系。随后不动声色的说道:“今日朝会是请大家商议,列位臣工可畅所欲言,朕定不会怪罪与你们。”

此时朱永站了出来说道:“臣先前听闻山西都御史李侃提及此事,李侃称毛里孩称臣不过是缓兵之计,待他统一鞑靼后便会犯我大明,臣以为鞑靼之事不可姑息,当以武力镇之。”宪宗听完朱永的话感觉说到了心坎里,对朱永说道:“依抚宁侯所言,当如何退敌。”朱永说道:“先前臣问李侃时,李侃说需调京中精锐之师分为五路,第一路前往偏头关御敌,第二路前往大同右卫御敌,其余三路分别往威远、朔州及八柳树堡处策应,若鞑靼来犯则此三处守军可奇袭鞑靼部落,让鞑靼无功而返。”

宪宗听言后便向其他官员问道:“众爱卿可有其他提议,尽管说来。若没有争议,那此事就如此办,不过不是抵御而是主动出击打退鞑靼。”朝中不乏见风使舵的人,听出宪宗打算武力征讨便纷纷向宪宗称赞朱永的计策。宪宗见武力征讨鞑靼一事无人反对后便下旨道:“朕自继位以来,内忧外患不绝,今封抚宁伯朱永为平胡将军领两万精兵征讨鞑靼,即日起再有言和之人立斩。”朱永常年在外征战,本就不喜朝堂争论,赶紧谢恩后连夜出兵征讨鞑靼。

宪宗下朝后不敢去昭德宫,只因昨日还信誓旦旦的说会放汪直出来,今日却食言了,无奈之下便去了王皇后的宫中,这下可把万贞儿气坏了,随后命梁芳去皇后宫里将宪宗请过来,宪宗见梁芳后便感到害怕了起来。只因万贞儿在他心中如同生母一般,现在遣人问责,宪宗只得硬着头皮前往昭德宫。王皇后得知宪宗要去万贵妃那也不敢多做阻拦,只因这皇后位还是因万贵妃不满先皇后得来的。

宪宗见了万贞儿低着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对万贞儿说道:“今日实在是不便处理汪直的事,只因边关告急耽搁了此事,还有朝中大臣不满汪直要朕处死他,朕觉得需等些时日才可将汪直放出来。”万贞儿也是明事理的人,随后对宪宗说道:“边关之事为重中之重,陛下可不必自责,这些日子让汪直在牢中好好反省便是。”宪宗听到万贵妃没有责怪的意思便叫来梁芳对他说道:“将汪直带出死牢,另择他处关押,必须好生对待不可让他瘦了,否则唯你是问。”梁芳不知宪宗为何会对汪直如此上心,也只能听命照办。

梁芳走后宪宗向万贞儿大倒苦水,说在朝堂之上有人劝他向鞑靼请和。万贞儿听后便对宪宗说道:“太祖设立锦衣卫就是用来监察三品以上官员,陛下何不效仿太祖皇帝另设其他机构用来监察三品以下官员呢?”宪宗豁然开朗道:“爱妃所言正合朕意,只是让大臣担任此要职朕怕他们串通起来一起蒙骗朕。”万贞儿听后便说道:“既然陛下不放心大臣们,何不让这些宫里的太监担任呢,这些个太监们虽然没什么学问,但察言观色的本是可都是一把好手,他们告状的时候可是连祖宗十八代都能摸清楚。”宪宗听完此话便对万贞儿说道:“爱妃可有合适的人选,朕对后宫的太监们不太熟悉。”

万贞儿第一时间想到了汪直,随后便对宪宗说道:“那汪直便是个合适的人选,只是现在还在牢狱之中,待他出来后陛下可吩咐他办些差事,若办得好陛下也有理由组建这个机构。”宪宗此时心中的郁闷一扫而空,甚至想到等汪直出来后让他好好查一下那些经常与他唱反调的大臣。然后说道:“等他出来再说吧,最近那些大臣愈发的不听话了,也不见锦衣卫来报,到时候顺道让他查一下锦衣卫也好。朕记得你那弟弟在锦衣卫任职吧,朕改日见见他,打听下锦衣卫的情况。”万贞儿尴尬的说道:“臣妾那不成器的弟弟被臣妾安排回家祭祖去了,待他回京定要好好说道他一番。”宪宗听后便不再多言,而是称赞昭德宫里的夜明珠好看。万贞儿见宪宗喜欢这颗夜明珠便说道:“这夜明珠可是世间少有,陛下若是喜欢尽可拿去。”宪宗自然不敢接受,随后称宫里多得是就不需要了。

此刻我还在国子监,一直没收到汪直的回信心想莫不是中间出了什么纰漏汪直被梁芳给杀了吧。随即向其他的荫监打听,得知汪直还在牢中便放下心来,小命是保住了,得想个法子见上一面才行。回住处后便写了一封家书,让义父寄些银两过来,顺便将此事写在信中。义父收到我的来信便去找宁王商议,宁王让父亲回信叫我多与那些荫监亲近,多使些银子,并遣人带了五百两白银以及几件珍宝让我以他的名义结交些权贵。我收到来信后对宁王一阵不屑,心想不能以宁王的名义四处走动,以免这个是非之地有人造谣生事。

随后花些银两买通了狱卒,见到汪直后询问他为何落得如此下场,汪直见我前来一阵激动对我说道:“老弟可算是来看大哥了,咱家想的是如果咱家不死,万贵妃定不会薄待咱家,所以豁出性命赌上一把。”我被他这种状态气笑了,随后说道:“大哥,先想想怎么出去吧,小弟实不忍大哥在狱中受苦。”汪直对我说道:“此前梁总管说过了,待皇上驳回了大理寺的折子后便可以花钱赎罪,可是咱家为皇上养马也没贪污受贿的,实在是拿不出钱来,听说要杖责八十,只能希望执刑的人下手轻点。”我第一次听说还可以花钱免罚,随后问道需要多少银两。汪直苦笑道:“咱家也不知晓,只道是官府缺什么就需要以所需之物来换。”我听到此话也不多做逗留,随后塞了几十两银子询问狱卒最近可以用什么赎罪,狱卒收了银子后便说最近朝廷打仗缺少马匹,只要不是死罪都可以用马来抵罪,根据犯事的大小从一匹到一百匹不等。

我随后问道,若是八十个板子呢,狱卒听后回应说到:“八十个板子可不是小罪,需要良驹十匹或是五十匹普通马。”我一听不禁头大,一匹普通的马就需要七十两白银,五十匹就是三千五百两,就算把宁王的珍宝全卖了,也最多抵得上千两白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