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2 / 2)

  这种异像看守的狱卒没见过,太子又是敏感的身份,也就没人上报来这个情况。

  而天幕的下一句话,让李渊停下了差人扔掉天幕的动作。

  【太宗时政,良足可观,振古以来,未之有也。

  这是吴兢为《贞观政要》作序时对唐太宗的高度评价。

  正如他所言,贞观之治是中华历史长河上不可多得的一段欣欣向荣的时光,也是后世每一个努力治理国家的政治家们学习的范本。】

  李渊:“唐太宗是何许人也?本朝……方才建国伊始,何来此人?”

  李渊不知道这个唐太宗就站在他眼前,但这样的高度评价也让他产生了好奇。

  一旁的李世民被陡然一夸赞,不由得有些面红耳赤——这应当都是他登基后的功绩,如今倒是提前听了夸赞了。

  李渊注意到李世民的面色变化,他觉得秦王露出的微微窘迫的模样有些趣味:“世民,怎今日脸生得通红,难不成是认识这位唐太宗。”

  李世民:“……”没错我就是。

  【主播这次真吃饱了,来给大家好好讲一讲李世民登基后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治世的皇帝数不胜数,为何他能够位列第一梯队呢?】

  李渊这才反应过来,这所谓的唐太宗,竟正是眼前的秦王。

  李渊:“!”

  --------------------

  第41章

  李渊对李世民微微侧目,心道,这个儿子的确是个有野心有才华的的人,但是这块太子带来的天幕所言,是否过于夸大其词了呢。

  我们的唐高祖心里不免泛起酸意。他是大唐开宗立派的第一位皇帝,怎么说也兢兢业业干了八年了,李世民这都还没安排上继承人的位子呢,怎么对他夸得天花乱坠,只字不提他李渊的功绩!

  天幕就像是能听到李渊的心声一般,箭头一转,对准了李渊。

  【首先要说的是他的父亲李渊。李渊的作用常常被人忽视,因为他统治的时间较短,前有知名大坏蛋隋炀帝,后有“好儿子”李世民流芳百世的贞观之治,夹在这两位顶流中间,武德年间各项制度的确立,自然而然地就会被大众所忽视。】

  李渊不由得扬起眉,颇有些不满。

  他所期待的天幕之评价确实是来了,但是这前言听着着实令人不喜,怎么上来就将“忽视”说了好几遍,难道后人便是这样瞧不起他李渊?

  朕可是开创大唐的皇帝啊!

  李渊现在的心情阴郁一片,两个儿子都要谋逆,剩下的也是个野心勃勃的孩子,现在还要被不知何人给评头论足。这皇帝日子是真的过不下去了。

  李世民一边观察着父皇变化的神色,一边仔细凝神倾听着天幕的每一个字,不敢错过一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