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61(1 / 2)

  【除了王田私属的法令,王莽还推行了一项被称为“五均六筦”经济政策,对各种商品实行工商管制。

  “五均六筦”就是对六种经济活动进行官府直辖的管理,分别是盐、铁、酒、铸币、名山大泽产品收税以及贷款业务。

  盐、铁、酒,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他在抄汉武帝的作业。

  汉武帝当年采纳桑弘羊的的上谏,先后对盐、铁、酒实行官营,在之后为了维持物价的拨动,推行“平准法”的官方商业政策,这都是根据当朝的需要出发。而王莽呢,他也没有细细思考,以前的各项制度是否适合当朝,有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就直接颁布了这样的政令。

  虽然王莽统治集团没有对时代的适用性做出太多的思考,但是和“王田”、“私属”那里一样,他也给自己找来了仿古的名号。

  “五均六筦”之名是从《周礼》和《乐语》中得来的,除此之外,便没有其他的理论支撑了。

  可想而知,这项制度自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甚至他都还没来得及废除这一制度,王莽的政权就已经被推翻了。】

  汉武帝和桑弘羊都愣了一下,此时盐、铁、酒的官营已经在筹备运行中,汉武帝对这项政令也很看好——这几个行业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从中赚来的钱正好可以补上四处征战的财务亏空,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对汉武帝来说,这项政策带来的重本抑末当然也是好处,不过他更在意的是能赚来钱,补上财政的巨大亏空,这才是迫在眉睫的好处。

  也算是歪打正着,顺带着的好处竟然恰好对土地兼并这一深入骨髓的害虫有杀伤力。

  王莽那乱臣贼子,当然是推行不起来了,而朕的大汉如日中天,诸位大臣也已验证过可行性,更是推行了一半,不日便可实行盐、铁的官营。

  【不过盐铁官营,放在汉武帝时期,也不算是个万全之策。

  官营能否保证商品的品质,对政府官员的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没有商业竞争的压力,很容易出现价格昂贵且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

  掌管盐铁经营权的官员,是极其容易滋生腐败的,他们以次充好,将中间的利润一部分装进国库应付最高领导人,一部分装进自己的口袋。

  上面定下的利润要求越高,他们就越要在商品质量上抠抠搜搜漏点钱进自己的口袋,对民众盐铁的使用非常不便利。

  盐的生产还好一些,铁就是重灾区了。现实生产与生活的需要是复杂多变的,农具的设计与生产被把持在官府手中,那么科技的进步就也少了劳动人民灵光一现的部分,对社会整体生产力的长期发展进步是不利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