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2)

  他胸中郁闷满满,扶苏此举,往好处想,是对他这个父亲的信任与忠孝,和胡亥那个王八蛋相比,个中情义,实在珍贵。

  这一刻,他从未如此思念过这个羽翼已丰,总是和自己政见不合的儿子。

  “再传扶苏……御史拟令便称,朕念及父子情深罢。”

  年迈的秦始皇深深叹一口气,缓缓吐唇。

  于是传扶苏的第三个传令侍卫奔驰而出,行至宫门,碰巧遇上最初去传扶苏,但被第二个传令兵叫回来的一号传令兵。

  一号传令兵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兄弟,你这般风风火火,是宣传何许人也?”

  三号苦笑一声:“接陛下最新命令,还是传公子扶苏。”

  一号:“……”得,又得掉头。

  大殿内,天幕之音仍在继续。

  【赵高这一招棋某种意义上也切中了扶苏的要害。

  后世史料推测,公子扶苏对儒学耳濡目染相较于法家学说,他更倾向于儒家,但是他爹秦始皇比较有想法,力排众议选择了少数派法家。扶苏被赶去上郡,就是因为在“焚书”和“坑儒”这两件事,他处处和亲爹作对,惹了嬴政不高兴。

  他是这样一个富于仁心的皇子,生在中华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被群臣和父亲寄予厚望,却死在了自己的懦弱与孝良上。

  假使这当中哪里出了变数,或是始皇的尸身被非赵高党羽发现,或是蒙恬再强硬一些,能够劝下扶苏,整个大秦的历史都将改写。

  主播猜测,扶苏这样的选手上台后,也许会和汉朝一般,发展儒术,修生养息,让大秦的人民再也不要体验一世的法繁役重。在这样的未来里,大秦也许还能再有百年的寿数,而不是在胡亥手里,不足一年便有陈胜吴广起义,百姓揭竿而起,三年一到大厦将倾,被项羽火炬咸阳,烧得一干二净。

  所幸历史是人民的历史,并不是某一位暴君就能够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行进的,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在冥冥中阻止胡亥继续祸害人世。

  如果说嬴政的苛政厉法下,秦朝子民尚有喘息的空间,那么胡亥将这种残酷的管理模式推到顶峰后,黔首们是根本活不下去的。

  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在以前,按秦朝法律,征用徭役,误了三五天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谁家没点急着要处理的事情呢,迟到了也只会受到一些训斥和责问罢了。但是当时间线推到陈胜吴广起义,虽然还没离谱到真的“失期当斩”的程度——这是陈胜吴广用于招揽起义军的名头,但是这样荒唐的说法民众们都能相信,秦法之严,可见一斑。

  胡亥的暴行并不能压住底下的黔首,反而让秦国各地都有了起义军,加之这个时候,朝廷里能任用的贤良之士,已经在这两三年间被睚眦必报地赵高杀到一个不剩了。什么冯去疾、蒙毅、蒙恬、李斯,那些陪伴秦始皇建设大秦的肱股之臣,统统都没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