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对剧本的“本土化”45(1 / 2)

“OK!”

梅友乾信誓旦旦地看着郑卓宇和旺财给出的拍摄计划。

虽然看不懂!

“你真的OK?”郑卓宇刚开口,随后想了想又补上一句:

“您真的OK?”

“我真的OK!”

旺财也顺势点了点头。“我也觉得你OK!”

“但是我们这个故事得改一改!”

梅友乾听到后倒呼一口气。

何止是“改一改”,简直就是要“大改特改”。

徐青云搬这个idea的时候完全没考虑到时代背景。

甚至还没考虑到时间线的变动。

2010年的《老男孩》可以说开创了一个独特的“网络微喜剧”时代,在它之后紧随而来的是《绝世高手》《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等等网络喜剧,而这也代表着这类喜剧作品无论是台词上还是笑料上都有着严重的时代特质。

想象一下你在网上冲浪时一个猥琐大叔对你说:“你也来网上冲浪吗”的场景,再想一下一个人天天在朋友圈里发什么“神马都是浮云”“萌萌哒”“鸭梨山大”,你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因而让80后热泪盈眶的《老男孩》必须要大改。

这回可能要让90后来抹眼泪了。

虽然梅友乾也不清楚看起来小小年纪的徐青云,是怎么写出这一把年纪的东西的。

按照原定时间来回推,这个故事的背景最好改成充满希望的千禧年之初,而主角的年龄也应该减个十岁左右。

同理,其中出现的文化产品也必须得进行修改。

比如说李春波的《小芳》在2000年肯定就有些相对过时了,梅友乾只得开动脑筋改成当时火到可以饰演令狐冲、杨过的小齐哥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不过可惜的是这会失去原有故事里的几分韵味。

但梅友乾又不清楚,管他那么多呢。

为数不多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是天王迈克尔杰克逊这条线,作为享誉世界的天王,他的统治力横跨了几个时代,因而保留这一段情节他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何况就算任贤齐能代替李春波,谁又能代替迈克尔杰克逊呢?

他就这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旺财和郑卓宇,两人听到后都认可地点了点头。

“我觉得没问题!对了,梅编,这是我们在网上搜集的一些素材,你可以看看。”

郑卓宇说着,然后把一个电子文档发了过去。

“好的,我会看看的。不过整个故事的改动应该挺大的,徐制片他能同意吗?”

“没问题!他已经把这事全权交给我了!”

再说了,这一是为兄弟插刀,二是替他赚钱,徐青云可不得乐死了?

“那演员什么的……我可以见见吗?”

按理说他一个编剧没理由管那么多闲事,但他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去想象剧情,有张脸联想的话可以让文字更具有画面感嘛。

“没问题,我们去录音室看一看吧。”

“录音室?”

“一些调度相对复杂的电影在拍摄过程中因为机器发出的声音太大和现场的杂音。导致剧组后期往往需要重新配音,所以我们就包了个录音室来进行后期的工作。”

“而电影主题曲《老男孩》的录制也将在这里完成。”

郑卓宇就这样复读着旺财昨天跟他科普的小知识,试图彰显自己的血氧。

不过梅友乾也不完全是个门外汉,他说的这些东西他还是明白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