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2章 现实(1 / 2)

考研前口号喊得震天响,读研时现实给了他一巴掌,毕业后社会给了他一巴掌接一巴掌。

杨易的研究生专业是生理学,他打算读博时再转分子生物学,因为他还有很多生理学的问题亟待解决。

本科时他就知道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可没想到生理学真是一门实验科学。离开了实验,研究简直是寸步难行。而实验需要什么?

资金!

物理学有专门的理论研究,化学也有理论研究,相较于前两者,人类在生命科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完全还处在起步阶段,至少杨易是这么觉得的。

仅仅知道生命活动是如何发生、如何进行、如何终结是不够的,是远远不足以为永生提供理论基础的。而光这方面的研究就已经要浪费多少时间了,那么更复杂的基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呢?

“难道本世纪的人真的没有一丁点儿永生的希望?只能把命运交在其他人,甚至是未来人手中吗?可是,全世界那么多顶尖的头脑、那么多有钱的资本都只能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研究,我又凭什么是特殊的?”

研究生期间,杨易也发表过几篇在导师和同学看来足够亮眼的论文,但对杨易而言毫无意义。

研究生毕业后,杨易做了成堆的实验方案和大胆的设想,就为了研究某些卡住他的关键问题,但他没钱,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是屡次失败。

他也想过去争取加入某个实验室,奈何卷不过人家,顶尖人才太多,比他优秀的人比比皆是。而他要走的路,也和他们不同,他只做对的事,不做优秀的人!

终于在一次专家讲座上,他了解到:在申请国家科研基金时,要把申请的侧重点放在实际用途上,一旦你说你是为了搞基础研究,大概率是过不了审的!

他听后是彻底的心凉了,总不能跟人家说我是为了最终用来研究永生这个用途吧?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人会说的用途。

这就是所有人才都往国外跑的原因吗?这就是我们基础研究落后的原因吗?不过他似乎也能理解,毕竟现在还有那么多病治不了,谁会有闲钱用来研究这些虚无缥缈和不切实际的东西。

他不死心地多次尝试过换其他各种理由来多次申请,也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

该怎么办?这样的话,即便接着读博又有什么用?他缺的是学历吗?他缺的可能是更多的名气和资历,他需要的资金可不是一般的庞大,突然觉得好无力。

“去创业挣钱成为下一个马云?这好像比申请科研基金要难点吧?而且等我成为有钱人时都已经老了吧?我还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吗?”

那么,去做专门的理论研究,得个什么奖混个资历再说?嗯…这似乎比成为富豪更难,他更是对诺奖和名望什么的没兴趣,那对他而言和狗屎没什么区别,都是些和房车一样毫无意义的东西。

他若真是去做理论研究,也一定是因为这些研究对他的永生研究计划有用。

问题是,他还真能用笔算出上帝的存在和永生的原理不成?要知道理论物理和理论化学的研究之所以能突飞猛进,是因为站在无数巨人肩膀上的缘故。科学研究就是一个不断寻找捷径的过程,他暂时没兴趣做什么巨人和踏脚石,他只想不劳而获,他只想永生!

但他,还能怎么办?

理论物理和理论化学之所以能拥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是因为他们的身体里都被注入了一种叫数学的东西。所有人都知道数学是科学之母,几乎是所有科学的基础。

只是,荒废了这么多年,都快把相关的知识忘得差不多了,还要去自学更高深的高等数学,他有点儿不确定自己能否将一切都重新来过。若是再将物理学和化学的所有能用的理论,甚至材料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其他学科都加入进来,利用数学手段,结合数学建模,能不能创造一门全新的理论和学科呢?

“这……怎么想都不靠谱!”他觉得他有点儿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恰在这时,杨易的妈妈脑梗发作,被送到市里的附属医院手术,但因脑血管破裂没救过来。健健康康的爸爸还因车祸意外过世了。

亲眼见识到亲人生命的脆弱后,杨易更加的心灰意冷了。

不久后,那也将是他的结局。也许是三十年、四十年后,或者再长一点,没什么区别。

杨易就这么宅在家里,成天研究他所谓的新理论,查找各种文献。尽管看起来是毫无作用的。这种行为在外人看来就是在玩,就是在虚度光阴和浪费人生!

有时候连他自己也这么觉得,他根本不敢对外宣称自己是一名理论生理学学者。但他不在乎,他只是觉得他必须为此做点什么。

至少,他认为自己活得比其他任何人都更真实!

……

光阴如箭,转眼研究生毕业已经五年了,距离父母去世也有四年了,他什么工作也没找过,就这么颓废的在家宅着,偶尔去田里照看一下庄稼,因为其他任何东西都提不起他的兴趣。

他那些所谓的理论研究也搞的少了,每天就是发呆和看天。

这几年里村里的闲言碎语从没断过,村里人都说这些年很少见他过出门,村里请客吃席也从不见他的身影。作为村里少有的大学生,村里人都很疑惑他为什么不去找个正经工作,而是像个农民一样窝在家里。

回想起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他不禁有些颓然……

天空逐渐趋于半晴,日光渐斜,阳光透过窗户悄悄爬进了卧室落在窗前的书桌上。桌上有台笔记本电脑、一个笔筒、一摞草稿纸和几本书,书桌中间是那本刚写过字的笔记本。

卧室有点空旷,除了床和书桌外,最显眼的是四个很大很高的书柜靠墙放着,上面塞满了密密麻麻的书,书的种类很杂,从文学历史,到最尖端的科技天文,各种各样,一眼望去最多的还是医学和数学相关的。

按道理这年头的人都习惯看电子书了,但杨易大多时候还是喜欢那种手指触摸纸质的感觉。

书柜旁边是个衣柜,里面的衣服基本都是黑色和白色的。

衣柜旁有个衣架,不过上面只有孤零零的一个箫袋挂着,里面是一只紫竹箫,大学时买的。箫也是那时候学的,一开始杨易只是觉得武侠小说里黄药师吹箫的样子很帅,所以想学。后来渐渐喜欢上了箫的声音,还专门找教材练了一段时间,大学实习后就没再吹过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