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难得平静的淳安建德46(2 / 2)

“……”

“沈一石要死了,高府台怕是也要因为此事吃挂落。”

淳安县县衙内,李青云对着面前的海瑞如此说道。

这杭州知府真是个危险的差事啊,害了一任又一任的官,马宁远尸骨未凉,高翰文又要锒铛入狱。

海瑞感到不解:“如果早有危险,为何不详细告诉高府台,让他躲过这劫。”

李青云摇摇头:“躲不过,只要他还是杭州知府,就躲不过。”

“况且,这对他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海瑞:“沈一石被抓,浙江恐怕真的要翻天了。”

李青云觉得奇怪,好奇问道:“刚峰兄,这从何说起?”

海瑞卖了个关子:“那日沈一石在粮船上与我说了一些东西,事关浙江官场,甚至北京那边。”

李青云哦了一声,并未追问。

“玄卿兄为何不问?”

李青云站起来伸了伸懒腰:“刚峰兄若是觉得我该知道,自然会告诉我,若是不想说,我也不问。”

难道跟你说,其实我知道他对你说了什么吗?

真要是这么说就解释不清了,毕竟李青云没和沈一石照过面。

海瑞闻言一怔,随后也淡然一笑。

这些秘密不宜被太多人知道,毕竟其中牵扯太大。

在海瑞心里,李青云是一个嫉恶如仇,憎恨贪官的人,若是知道这些信息,怕是也要趟这一趟浑水。

“沈一石说了一些账本的消息,事关织造局,巡抚衙门,河道衙门,你要想听,我也背给你听。“

李青云摆摆手:“不用了,刚峰兄,知道太多也没什么用,知道的多,做不到的就更多。”

“做不到,又不甘心,徒然内耗自己,没有这个必要。”

“况且……”李青云打了个哈欠,“现在也腾不出手去做其他事了。”

海瑞深以为然。

新政策的实施比他们想象中要苦难的多。

从吏役的理解,到实行,再到百姓那边的想法,都需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捋顺。

每一个环节,他们都要亲身去实验,纠错,改正。

以致于整日都在奔波。

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一件事。

把改稻为桑安安稳稳地做完,把生丝交上去。

然后就是不能让淳安建德生乱。

海瑞脸上带着愁容:“如今淳安囤积些许粮米,我们当真不继续借粮卖田?”

李青云摇头:“我算过账了,现在的桑田产的生丝,足够五十万匹丝绸所需的生丝。”

他又补了一句:“当然,前提是没有人打这批生丝的主意。”

不过李青云也不怕,他把桑田的数额压得刚刚好,产的生丝也刚好够。

将账目做的十分精细。每一亩田,产多少桑叶,养多少蚕,产出每斤生丝都明明白白交给织造局,再提交给谭纶,徐阶。

这就是有政治资源的好处。

有人愿意保你,能让你的东西被人看见。

避免说不清自己到底吃了多少碗米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