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粮市 美人计 淳安之法(2 / 2)

李青云奇怪海瑞从哪里听来的消息,但也不隐瞒:“确有此事,淳安受灾不重,各地乡民齐心协力,受灾的田地,房屋都已经恢复到灾前的样子,经我劝导,能种上桑苗的都种上了,其他的,都保持不变。”

海瑞立刻注意到重点:“那这次巡抚衙门里的会议?”

“不瞒刚峰兄,我来这里其实就是走个过场,巡抚衙门里的大人们眼高于顶,丝毫没关系受灾县情况,如今淳安县已经安定,莫说三十石一亩农田,如今怕是五十石一亩农田都不会有人卖。”

“除非,他们再来一次马踏青苗,毁堤淹田。”李青云补了一句。

海瑞:“敢问,如今淳安改稻为桑的农田有多少亩?”

李青云想了想:“大约有十六万亩已经种下桑苗。”

“淳安县闸口本来被堵住,后来无奈泄洪,但受灾总归不是很严重,淹了大概15万亩农田。建都、桐庐、寿昌几县分走了一点洪水的压力。”

“在劝说下,这15万亩农田以十石粮食一年的价格被承包给当地的豪强乡绅,为期三年,三年内桑苗生丝所得归官府所有,百姓转为桑农,被大户雇佣,每月还得工钱。”

“如此一来,条件还算丰厚,其他一些百姓也将自己的农田改成了桑田,所以现在大概有16万亩农田。”

海瑞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

“那些大户怎么如此大发善心,他们……怎么愿意做这赔本的买卖?莫非你用官府的名义强压他们,但也不应该,若是在这般,淳安又怎会在短短十几天内恢复过来。”

李青云故意卖关子:“自然是在另一方面有所补偿,我们到了,刚峰兄。”

码头大船小船,乌篷白帆,远望去,怕不是有千艘帆船。

装货卸货的商船、川流般背货的运工和那些绸摆匆匆的商人将码头装饰得热闹非凡。

李青云问道:“刚峰兄可曾见过这些场面?”

“久居江南,未曾见过。”

“这便是缘由啊,刚峰兄,城市,县城,乡村的活力都在这个地方,都在那个商字里面。”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有了这个地方,乡民种的桑棉麻,还有油桐棕漆才有去处,而正是有了这个地方,新的活水涌进来,才能激活原来的一潭死水。”

海瑞皱眉:“玄卿兄如此看重那商之一字?”

“非也非也,刚峰兄觉得是农民对国家重要,还是商人对国家重要?”

海瑞毫不犹豫:“自然是农民,自古造反的,都是农民,只要农民安居乐业,那就会天下太平。”

“要我说,他们都很重要,自古重农抑商走了极端,忽视了商人的作用,他们让死水活起来,就能产生更多的新东西,好东西,对社稷有用的东西。”

“劝说淳安那些乡绅豪强,用得正是能让他们相信,我给他们的,是比从土里刨食赚的更快的东西,当然,有些冥顽不灵,食古不化的需要动用官府的权威,但总归是解决了。”

事情其实还是很复杂的,李家自身的财势威胁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但总归能做好,便已经是最大的了不起。

海瑞在一旁听着,叹了口气:“玄卿兄莫要入了魔道,农桑才是国之根本。”

李青云:“这是自然,淳安之法究其根本,其实就是官督商办,与巡抚衙门所行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差别就在于……”

“我!”

“我是执行两难自解的人,而不是那群只想着敛财捞钱的国之蠹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