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不改不赈两难不解(2 / 2)

高翰文只觉得好笑,把玉佩拿起,放回怀里。

那书办眼露感激,尴尬一笑,这才又托着茶盘走到李青云,海瑞面前。

郑泌昌接着轻咳了一声,说道:“议事吧。”

大堂立刻安静了下来。

书办从案台上拿出三份议案,一份递给高翰文,两份给了李青云和海瑞。

三人细细端详起来。

堂内的众人紧紧盯着高翰文的反应。

如果这位从内阁派来的新任杭州知府,提出“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高翰林同意他们的议案,那就代表了内阁的态度,代表了小阁老严世蕃的态度。

大家就可以马上雷厉风行地将方略按照议案所写,贯彻下去,一个月内就可以完成改稻为桑五十万亩的目标。

公文没有用非常拗口的文言文,李青云略倒是能看懂,但他只扫了两眼,只觉得无趣,于是将议案随手丢在了板凳上。

满纸荒唐言!他还是低估了兖兖诸公的节操。

海瑞读完却是相当激动,当即站了起来。

高翰文转头说道:“海知县,你先坐下,我来说。”

兴许是在行房内高翰文一番赤诚的话语让海瑞相信高翰文是个爱民的海瑞不情不愿地坐下。

郑泌昌问道:“高府台,没有异议吧?”

“有!”高翰文站起身,环视左右,声音格外大,“异议很多,这份议案,不能说和朝廷的‘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方略相似,而是相当不符。”

郑泌昌脸色一变。

堂内众人的脸色也是一变。

李青云早知这结果,还是略带佩服的看向高翰文。

很无奈,他目前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在这个三品大员稍有不慎都会万劫不复,四品官员说不上话的国策里,他能起到的作用实在是太小了。

小到连开口说话,被人听见的资格都没有。

原版的结果,是高翰文卷入改稻为桑漩涡,抄家不力,被革职押送北京,贪官受到了惩处,看上去正义战胜了邪恶。

但淳安建德两县灾民还是被迫改稻为桑,最后辛苦结出的生丝被另一个很喜欢苦一苦百姓的不粘锅低价收购。

百姓苦过了,当今还要接着苦吗?

郑泌昌问道:“哪里不符合?”

高翰文:“以改兼赈的目的是,两难自解,这份议案里面,我看不到任何两难自解的意思,所以不符合。”

何茂才急了:“如何不能两难自解,你把话说清楚。”

“我当然要说清楚,这个议案通篇说的是如何让丝绸大户赶快把田买了,赶快改种桑苗。至于那些买田的大户会不会趁灾压低田价,那些卖田的百姓卖了田以后能不能过日子,这里是一字未提。”

“中丞大人,我问你,倘若那些大户趁着灾情,将买田的价格压到十石,八石,那百姓也要卖出去吗,今年的灾情过去了,那明年呢,明年百姓没了生计的土地,他们到时候又该如何活下去?”

“你告诉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