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朕四季常服不过八套82(1 / 2)

浙江,杭州运河码头上。

一条船队,载着十艘粮船此刻迎风起航。

飘扬的两面旗帜,一面旗帜上写着“浙江布政使司”,另一面旗帜上写着“军粮”两个大字。

李青云和海瑞站在岸边,看着船队逐渐远去,心情都不太爽利。

海瑞心情不好是因为十艘粮船实在是太少了,送到前线,怕是连十天都撑不到。

但就这十艘粮船也已经是他们掏空了郑泌昌何茂才两人的家底才抄出来的。

没错,在巨大的军需缺口面前,赵贞吉也彻底坐不住了。

没等到京师的旨意下来,就下令查抄了郑泌昌何茂才两人的家产。

为今之计,是能顶一天是一天。

海瑞:“若是粮食还不够,赵中丞说不定就会对淳安建德的粮动心思了。”

李青云点点头:“预料之中,先前郑泌昌何茂才的家底在改稻为桑里面已经被我们掏过一次,淳安建德靠着沈一石和他们两个,加上南直隶的官粮熬过来了,剩下的粮食被惦记也不奇怪。”

“到时候,赵中丞怕是会以军国大事为由,强行从淳安建德的官仓里征粮。”

海瑞眼神凌厉,神色肃穆:“浙江还有这么多犯案的官员,郑泌昌何茂才的家产、严家和京里大员在浙江的份子大头都藏在他们那里,不对这些贪官动手,反而对百姓的存粮动手。”

“他枉为一省巡抚。”

李青云:“他怕是也在衡量,淳安建德的粮是稳住两县百姓民心所系,没了这些粮,哪个百姓还会继续理会的改稻为桑的国策,到时候激起民乱,给了倭寇可乘之机。”

这类似后世那个著名的电车难题。

一方是百姓,一方是军务。

前者是无辜的两名孩子,后者是一群孩子。

赵贞吉的心正在慢慢往后者倾斜。

或者说他在等一个所有人都没法阻拦他的时候动手。

要想破开这个难题,不能从选择上入手。

因为怎么选都是会有错,只有用掀桌子的方式,采用外力打破这个难题。

外力不常用,但恰好李青云有。

码头远处有一匹骏马在朝两人奔驰而来。

“两位大人,有圣旨到。请速速前往巡抚衙门。”

两人二话不说,翻身上马,带着两队卫兵朝巡抚衙门赶去。

不消几刻,两人下马进堂。

只看见赵贞吉和几名锦衣卫站在堂中等候。

杨金水也在,他和四个干儿子在大堂里,正脸色苍白,焦急的等待宣读圣旨。

桌上的茶顾不上喝半口,急得浑身冒汗。

由于司礼监此次批红下发的圣旨类型乃是书面圣旨。

书面圣旨又分明发上谕和特发上谕,明发上谕是由内阁向各有司衙门公开发布,昭告天下。

而特发上谕是指名发给某人,由某人向当事人宣读时才能开封。

返回